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54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改写理论视角下,翻译是一种改写,译者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约。通过分析葛浩文翻译的《沉重的翅膀》在以上三种因素制约下对原文的改写,总结出葛浩文发挥译者主体性的特点,进而发掘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改写理论视角下可操作的维度。  相似文献   
42.
萨特在其1939年的文章中称,时间是《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的真正主题。小说情节的混乱和时间秩序的错乱体现了该小说的深层时间动因。表面看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是由从未露面的中心人物凯蒂造成的。实际上,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恰恰在于他们的错误时间观。本文拟从班吉、昆丁、杰生及迪尔西四人的时间观出发,通过探讨他们对时间的看法来阐述他们各自的悲剧性,从而突出福克纳本人忘记过去,立足现在,憧憬未来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43.
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领域,文体学基于语言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同时也促进了语言学和文学的双向发展。本文依据文体学的相关理论,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分析马克·吐温中期作品的文体特点,从文体学角度探讨分析和鉴赏英语小说的有效途径,旨在寻找一种通俗易懂又符合实际需要的分析方法,以实现既推动文体学理论的发展又发扬英语小说闪光点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多以题材分析为主,集中于新闻英语及学术论文,很少涉及不同文体中模糊限制语使用差异的比较。基于英语报纸社论与学术论文这两类不同的文体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差异进行研究,发现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使用要多于报纸社论并分析了其原因。此研究不仅拓宽了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范围,同时也帮助英语学习者在阅读和写作中能正确理解英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也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好的借鉴,从而使教师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论文写作。  相似文献   
45.
以心理学创伤理论为依据,结合华裔作家谭恩美和母亲的心理创伤,以及叙说疗法在谭恩美作品人物的创伤治愈过程的表现形式,探索创伤理论的叙说疗法对心理创伤治愈起到的关键作用,希冀为心理创伤治疗,尤其是疫情后的心理创伤治疗探索一条可能的道路.  相似文献   
46.
当前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引起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但从近期“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来看,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仍须厘清,我国现行法律尚不完善。通过保护基因编辑婴儿隐私、切实发挥伦理委员会作用、加快相关立法工作,我们或可更好地解决基因编辑技术背后的伦理和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47.
<正>永辉超市为实现扩大经营规模的全球目标,引起了与中百集团第一大股东武汉商联的股权之争。永辉超市盯上中百集团的原因是什么,两年半后永辉超市为何再次增持中百集团股票,这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股权大战,在此将进行细致的分析。永辉、中百股权大战经过(一)"战争"的打响2014年1月、2月、4月、6月共四次举牌中百集团,截止2014年底,永辉超市累计持有中百集团20%的股份,成为中百  相似文献   
48.
49.
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和《院长的十二月》是索尔·贝娄对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的一种完美阐释。两部小说的主人公赛姆勒和科尔德对人生理想与人类终极真理的追求体现了贝娄对人的"物化"现象,以及"成功"情结的反拨,揭示了贝娄小说的一个永恒主题——"求索",即人类在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沙漠中对心灵绿洲和精神家园的不懈追寻。  相似文献   
50.
在坚持制度刚性之余,以更为人性的疏导实现整个组织体系的通达,是科学和高效的管理方式。领导者应以灵活、包容之态妥善处理犯错下属,但挽救问题下属过程中又很容易引发诸多矛盾和质疑。想要兼顾"治病救人"与大众信服,就必须分清错误性质,服务于最终管控目标;把握处理关键,恪守制度红线;掌控缓冲尺度,兼顾大众心理感知;坚持赏罚分明,确保行为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