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9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空巢老人是社会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其现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借鉴国外关爱空巢老人的经验,从社区思想教育的视角对空巢老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社区为落脚点,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必要性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2.
经济发展、教育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困难并存,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社会和大学生就业价值理念问题。破解这个困境的重要路径,就是通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全社会和大学生树立一个科学的就业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核心价值观建构视角,探寻破解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路径以及大学生自我实现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3.
罗尔斯正义理论实现了政治哲学主题的转变,是政治哲学特别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全面复兴的标志。罗尔斯建构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功利主义的理论体系,把自由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自由主义的革命性跨越。在此从四个方面对罗尔斯的政治哲学进行了解读,分别是罗尔斯政治哲学的正义主题确立背景条件、正义二原则解读、评价与启示。认真研究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于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高等职业教育给予现代产业发展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并能积极带动产业繁荣。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实际,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一方面要主动适应产业转移,提供承接产业转移急需人才;另一方面要战略性地为产业进一步发展而储备人才和为迎接示范区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做好职业教育规划,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国内国际、东中西部不同的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坚持实事求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高等职业学院和社会发展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25.
历经高校扩招和经济危机的双重裹夹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形势下,许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且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他们构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而,对自主创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研究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材料分析来揭示自主创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现状,影响因子并对提高这一群体思想道德状况提出的建议性方法。  相似文献   
26.
自从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安徽省各地就掀起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热潮.由于安徽各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既要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又要认识不足并不断地发现新的路径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7.
邓小平同志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人才理论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四有”论。他的“四有”人才思想仍然是当前我们党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为全面理解和落实邓小平的“四有”人才思想,搞好人才工作,基于价值观视角阐释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内涵。  相似文献   
28.
五四时期自由主义妇女观是自由主义移植到中国的结果。它以自由主义的“人”的概念为逻辑起点,呼吁中国女性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的人。五四时期自由主义妇女观具有别于西方自由主义妇女观的民族特点,对现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以及国情的差异,它不可能解决中国的妇女解放问题,最终被马克思主义所超越。  相似文献   
29.
李明 《兰州学刊》2014,(8):186-190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农民能力建设,保护农民文化权益,构建农民精神家园。在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调研,深刻把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要促使政府、社工组织、村民三大主体共同参与以形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合力,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夯实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0.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法论是指导主体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和具体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其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方法论的根本意义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突出问题而丰富自身理论体系,其根本价值取向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足人们的理论需要和现实利益诉求。方法论科学性集中体现在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结合”前提下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整体性研究和创新方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文本文献研究而提炼的经典方法等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法的主体框架。党和学界,对理论创新方法论基本内涵、根本特征、实践意义、价值诉求、历史经验以及体系建构和经典理论家理论创新方法论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当前,理论创新方法论建构仍然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的思维话语权威支持,其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有:一是方法论主体的层级界定和分类培养: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和经典理论中的经典方法论学习和研究;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历史经验总结和当代方法论建构;四是理论创新主体的方法论自觉性和自信心培养和树立;五是方法论主体的责任意识养成;六是方法论知识构成和实践逻辑的大众化推进;最后是方法论体系建构以及推进方法论实际效果检验和自身体系拓展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