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翻译即是以译文语篇呈现原文语篇.连贯性是语篇的根本特性之一,所以译文语篇应具有对等的连贯性.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翻译实践中,从文化角度出发,借助语篇分析的连贯理论,探讨译文对译文读者是否连贯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2.
《圣经》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部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经典作品,称得上是圣经文学中的一朵奇花异葩。本文主要分析了和合本圣经中《雅歌》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美国作家西尔维亚·普拉斯的小说《钟形罩》可以被看作女性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埃斯特·格林伍德与美国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在纽约、家乡小镇和精神病院这些地理空间里,她的自我形象不断被异化:初到纽约时"自己都不敢认",返回家乡后"失去灵魂的空壳",精神病院时"半人半鬼"。埃斯特在不同地理空间的外表变化反映了她在男权社会空间的边缘地位和心理空间逐渐封闭、失去自我的变化过程。移步换景的地理空间、所处边缘地位的社会空间和日渐封闭的心理空间相辅相成。空间的叙事和小说主人公埃斯特自我身份异化不但有对应关系,埃斯特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更经历了心理空间从憧憬到逐步崩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4.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神学诗是诗人自我灵魂的剖析,是他对宗教的沉思。诗歌的主题涉及罪孽、最终审判、死亡与救赎,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焦虑。神学诗中流露出了邓恩对上帝的虔敬,反映了他害怕上帝不肯宽恕自己的恐惧和对上帝的祈求,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难忘亡妻的俗世情缘。作为神职人员的邓恩创作的神学诗歌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世俗元素。  相似文献   
105.
格言诗在藏族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反映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对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藏族格言诗也出现了多种译本传于世界各地。藏族格言诗往往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对于这些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成为译者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奈达把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李正栓和达文波特对藏族格言诗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平分秋色,各具意义,各有原因,译者主体性和读者接受是不同翻译策略选择的先决条件,从而决定了译作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06.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有多重主题的解读,其中包括情爱、友谊、时间、生命、真、善、美、自然等主题。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55首格律清晰,内容深刻,美学性强,呈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文学主题和思想,展示了情爱与诗歌的结合能超越时间,达到永恒。  相似文献   
107.
邓恩与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大多温婉高雅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不同,他在诗歌中大量地使用充满暴力色彩的语言、动作和意象来传达他对爱情、人性和宗教的冷静与理智的思考。邓恩正是通过"暴力"这种标新立异的写作技巧,将救赎意识和陌生化艺术构思融入到诗中,给读者带来独特的艺术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08.
哈代小说的现代派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心理学评论的方法,用荣格的原型理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哈代最后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淑的形象作一剖析,在分析淑这个为评论家所忽视的女性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的同时,借以展示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哈代的现代派风格及对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09.
委婉语是英语里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 ,一方面 ,就其交际目的而言 ,它可以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类 ;另一方面 ,从讲话者的意图来考虑 ,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内的委婉语又可以分为有意、无意两种情况。如果使用恰当 ,能达到一种全新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0.
文章首先回顾并分析了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异研究在语言研究理论和语言研究方法方面的发展和意义。然后,着重讨论了语言变异研究中与理论归纳相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语言与社会变异的共变关系、语言的异质有序系统、语言变异的社会功能研究。最后又从研究方法层面对进一步探究语言变异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