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51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58篇
管理学   250篇
劳动科学   117篇
民族学   282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223篇
丛书文集   3694篇
理论方法论   914篇
综合类   5830篇
社会学   549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957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850篇
  2008年   780篇
  2007年   774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526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城市发展和改造过程中,英国近代城市先后着手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建设,从而掀起了一场造园运动。这场运动既是英国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高大众健康水平的需要。而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锻炼与休闲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健康的人居环境,为各阶层民众提供了聚会的场所,体现了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精神,成为英国资本主义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62.
政治理论课怎样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理论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组重要课程,肩负着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重任,也要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因之而进行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63.
论民国时期苏南思想观念嬗变的特征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上海思想观念嬗变的辐射 ,民国时期苏南地区的思想观念也悄悄发生了嬗变。在以往探讨其外在表现文化观、日常生活、社会思潮、精神风貌嬗变的基础上 ,本文探讨了其嬗变的特征 ,把其特征归纳为以追求真善美为内容的开放性 ;以开放与媚外同在、文明与落后并存、率先与滞后相伴为表现的杂糅性 ;以及无论是区域还是阶层上的差异性。民国时期苏南地区这一思想观念的嬗变 ,尽管良莠并存 ,但思想观念中提倡西学的文化观有利于区域民主政治的确立 ,日常生活行为的趋时化刺激了苏南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区域的发展注入了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对该课题的研究 ,有利于我们对思想观念的变迁作历史的沉思 ,如何把握思想观念变迁的“度”与“限”是关心民族振兴、国家兴亡者所需思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252年孙权去世,孙吴皇权一度旁落。孙皓继位后,清除权臣,政由己出,一度整肃朝政,颇得赞誉。不过,作为孙吴末代专制君主,孙皓地位稳固后,努力强化皇权,主要表现为重用佞幸小人,加强对儒学朝臣的监察,迁徙都城,甚至无端地兴师北伐以搏取声望。在生活上,孙皓则荒淫奢靡,并无稳定社会、增强国力、体恤百姓的愿望与举措,引起了儒学士大夫的激烈抗争。对士大夫社会的清议之士,孙皓多有杀戮之举。士大夫社会的疏离,动摇了孙吴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相对于传统经验主义,詹姆士的经验观发掘了感觉体验中的关系这一经验的内在成分。纯粹经验作为詹姆士经验观的基石,意味着源始的生活经验和活生生的生命过程,而非单纯的认知功能;它道说出一种经验的源始状态,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自身矛盾。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已尘埃落定,成为历史。回眸百年中国,有太多太多值得咀嚼回味的东西。过于凝重的历史,构成我们必须面对的遗产。其中,作为中国人整整一个世纪心路历程之浓缩和积淀的学术史,就是一笔无法绕开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对它进行全面的梳理、深入的反思和公允的评价,这不仅仅是中国学术本身走向成熟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我们这个民族走向成熟的迫切需要。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纂、几十位知名专家分别担任主编、二百六十多位学者参与撰写、历时三年多告竣的大型著作———《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于2005年9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67.
“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人为本”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用哲学的理念把握社会,是一种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而唯物史观本身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动态结构(包括建构)及其变化发展(包括发展动力)规律的基本理论观点。这种观点正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出发,以他们的存在、以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为前提的。同时,以人为本和唯物史观的终极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等也是一致的。可以说,唯物史观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68.
汉斯.萨克塞的生态哲学主要讨论了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以及人与社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人类要尊重自然、理解技术以及信任他人,从生态学的整体性思维出发,谋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9.
“道治文化”是指与礼治、法治文化相并列的道家政治文化,是对道家“道法自然”的政治价值观及其清静自治的政治行为方式的新概括;“道治文化”的宗旨是自然主义,其内在的机制是无为和自治,有“依道治国”和“以道治国”两种类型,二者是体与用、“道”与“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逻各斯”言说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希腊哲学时期,逻各斯精神是一种开放精神,这一精神作为开放世界和开放社会的哲学理念保持至今,逻各斯精神经柏拉图时期被误解后的回归,又被西方近代哲学重新赋予自由,开放的时代意义,当代哲学由此以“对话”意义或“对话”理论来彰显逻各斯的开放精神。“对话”是逻各斯精神历经几千年而仍具其时代精神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