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1.
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于贫困问题的态度是存在矛盾的:既有儒家“富而教之”的反贫困理论,也存在道家及法家思想对于贫困有意无意间的“制造”。这种思想上的冲突以及长期小农经济下的物质贫困,造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前脱贫攻坚中的阻碍因素。精准扶贫,既需要汲取传统反贫困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更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积极探索完善基层文化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12):12-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仍面临立法质量不高、法律实施机制不完善、地方与部门保护主义的困扰、公民及部分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方面的困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依法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升立法质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能依;切实加强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维护法治的权威与尊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表达,体现了共同的价值旨归。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织融合中,在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中,在总结历史经验与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逻辑,能够为破解“历史周期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百年夙愿。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实施的系列治国理政方略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高度赞誉和衷心拥护,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流态势有利于实现中国梦,但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阻碍了中国梦的实现。为了顺利实现中国梦,必须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推进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制度化,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制度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丰富发展内容供给制度、完善落实重点领域制度、适时调整机构职能体系,有效推进了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制度化进程.站在百年历史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制度化,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深化规律认识、不断健全制度体系、有效优化组织管理,从而切实推进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朝着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纵向比较视角下,不难发现中国古今官员不作为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主要以避责畏烦而不想为、才能庸鄙而不作为、争学苟且而不敢为为表征。通过挖掘和总结蕴含在儒家礼乐之治、法家以法治国和道家无为而治这三大互相映衬交织的治国理念中关于官员不作为的思想,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思想对解决当前官员不作为问题的启发性价值。同时,在借鉴古代官员不作为治理思想时应坚持理性科学的态度,做到有扬弃地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明确要求,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主动精神的鲜明体现。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命题在于人如何对待历史,尤其是如何发挥历史主体作用、推动历史变革发展。其关键意蕴可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哲学基础及唯物史观逻辑;二是在客观规律和主观目的的辩证统一中确立主体意识;三是在普遍趋势和具体国情的辩证统一中把握历史趋势;四是在政党领导和民众活动的辩证统一中建构实践力量。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坚持“两个结合”、坚定历史主体自信、优化历史实践方式、加快历史发展进程,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据此,历史主动精神的建构应从深化唯物史观教育、历史趋势激发、夯实“历史合力”的实践基础等方面持续用力,运用好历史主动精神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