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6篇
统计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当代社会,网络化政治参与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但网络背景下的政治参与是柄双刃剑,它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提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加速公民政治社会化进程,而且也可能因为无序、非理性的参与导致网络舆论失范、降低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功效,从而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而影响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及其基础建设。因此,必须切实关注并研究网络政治参与现象。  相似文献   
62.
蒯正明 《南都学坛》2009,29(3):102-106
建国6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与实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步骤、发展战略目标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思考。"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发展道路、发展步骤、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目标等方面的认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得到进一步升华。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和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树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对党的发展理念、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和发展目标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63.
我国刑事证人不是不作证,而是在审判前阶段主要是在侦查阶段作证,庭审阶段鲜有证人出庭作证.这种作证方式具有单方面性和秘密性等特点,并且产生相当严重的危害后果.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中心是在侦查阶段,庭审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  相似文献   
64.
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能促进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是解决法律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还有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学却过于偏重抽象理论知识的传授,多数法学教师自身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欠缺,而法学专业的实习效果也不理想。因而,我国各法学院系要改革法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交流,并注重提高法学专业实习效果,以使法学教育有利于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5.
探讨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三维格局下,通过着力培养和改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生存条件,理顺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协调机制,建立党内民主、上层民主带动基层民主的联动机制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加快中国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66.
蒯正明  杨新宇 《南都学坛》2010,30(2):107-113
在执政资源系统中,"社会"一词主要指公民社会。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指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人生活领域和社会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社会资源建设的路径主要包括:建立社会组织、发展社会民主、保障人民利益和促进社会和谐。其对中国共产党社会资源建设的启示主要包括:正确看待民间组织作用,引导民间组织发展;实行民主执政,适应公民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7.
江泽民同志在人才工作中提出的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他系统的人才观。文章认为认为江泽民人才观的基本范畴包括"第一资源论"、"人才领域论"、"四种精神论"、"人才培养论"四个方面,并对此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68.
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通过实务考察,发现证人出庭作证情况变化不大,司法机关不愿意证人出庭作证,出庭证人的口头证言并不一定被采纳,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必要性的裁决说理不够。主要原因是新刑诉法没有否定关键证人书面证言的证据能力,传统印证证明模式的深远影响,非法获取的证人证言转化为非法实物证据而更加难以排除,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不合理裁量不受追究,以及司法人员自身能力不足等。因此,为了使证人出庭作证,应当明确关键证人的范围,把未到庭的证人限定为非关键证人;加强司法人员能力建设,让其习惯于证人出庭作证情形;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使证人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