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450篇
综合类   1018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西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周树志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西北大学“2 1 1工程”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有序民主论——当代反腐建廉新战略构想》一书 ,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 0 0 3年 6月 2 7日 ,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和西北大学联合主办的该书出版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中共陕西省纪检委、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陕西人民出版社和西北大学的党政领导与陕西省政治学界的专家 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现选登部分专家的发言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远程教育的现状,讨论了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即主要问题是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提出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集约化发展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原型的方法对司空图《诗品》天人合一思维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司空图《诗品》的思维模式遵循了中国古代由诗歌品阶、天时、时律、时历等形成的系统的天人合一模式,是典型的中国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大报告确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等方面,均构成了对中共此前理论的超越。其中包括,十六大报告再未出现“劳动价值论”字样,这是理论上的一大拔乱反正。  相似文献   
15.
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工作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办刊中存在的问题,有其产生的原因,深度利用网络资源,有效促进高校学报的快速发展,是解决办刊中上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图书馆的经营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资源的快速增长向传统方式经营下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构建新型高校图书馆的机遇.高校图书馆是否能够再续辉煌,在于它们是否能够抓住机遇,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定位、组织模式定位与职权明确、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其决定其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考虑的基本问题,只有在解决了这些基本性问题之后,高校图书馆才有积极性展开对内部组织与资金资源合理配置、新型网络图书服务建立、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展开、馆际合作等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我国东、西部金融发展水平的比较,发现西部金融正处于一种迟缓发展状态,因而未能真正发挥出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经过分析,认为西部应选择供给引导型金融发展道路,主动通过金融先行发展来加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晋久霸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思想化的建设。晋思想化的建设和发展,又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道德化的建立和发展,二是法制化的建立和发展。而道德化和法制化的发展,体现了晋化缔造们的远见卓识,他们造就了自己,也造就了大批的优秀管理,从而,推动了晋国的发展,成就了其久霸中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管理体制、教学体制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大发展等提出的新课题,面对社会生活方式快速变化带来的挑战,存在工作侧重点跟不上形势变化和方法简单僵化等问题。对此,本文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从出发,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观念、思路和方法等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拓展思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才能保持其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雷雨》中的繁漪是具有鲜明特色和复杂蕴涵的叛逆女性形象,其鲜明特色在于独特性的雷雨性格,其复杂蕴涵在于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和个体生命力中的创造性力量与破坏性力量的相兼相制,因而深切地显现出人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