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4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希杰教授继《汉语修辞学》、《修辞学新论》、《修辞学通论》等数种专著问世后,复于2000年出版了他的鸿篇巨著《修辞学导论》,从而把当代修辞学理论研究和先生自己的学术思想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实现了崭新的突破。该新著(以下简称《导论》)在科学性、学术性以及中外贯通、古今合壁等方面均可谓独树一帜。细读《导论》使人顿开茅塞,获益匪浅。我曾数月研读《导论》,现将感受颇深的几点简述如下,以就教于希杰教授和诸位读者。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新颖独特,被称作"易安体".二十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派提出的"陌生化"是将熟悉的"陈旧"变为陌生的新鲜,使丧失了感觉的语言变得生动,进而产生欣赏和品味的兴趣.文章试从"陌生化"手法这一角度切入,来探求易安词语言艺术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高林清 《阴山学刊》2004,17(5):37-41
结合王安石晚年的绝句,管窥王安石晚年对不幸凄苦挣扎和调和的心路历程,从而明晰封建文人人格分裂的惨烈,这对于封建文人尤其是北宋熙宁以来文人的心路历程的认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玄学的发展影响下,以嵇康为典型代表的魏晋风流人物,用一种简傲任诞的态度对待生活,“放浪形骸之外”。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生活习惯的简单反映,更是当时儒学式微、士人发现自我、个性情感得到解放的结果。这之中有对传统礼教的反叛,也有对建立新的人格美学的要求,是真与善的统一,亦是受玄学影响的魏晋士人“形骸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周易》贲卦,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古代美学思想之蕴涵。历代学者所分析的《贲》卦中象数、义理内涵,涉及美学范畴者颇多,而其中关于“天文”与“人文”的会通,“白贲无咎”与“绘事后素”的联系,以及由《贲》卦引发出的“文”“质”关系的论述,构成了传统美学观念中“文饰之道”的思想要素。  相似文献   
16.
刘志华 《学术论坛》2006,1(7):160-164
"典型"是"十七年文学批评"的重要概念,它往往依托于"人物"和"形象"而言说自身,与"新的人物"、"(新)英雄人物"及"中间人物"等概念有着紧密联系."典型"内涵的不断改写,既构成了"十七年文学批评"的重要现象,也记录着中国当代文学复杂变迁的微妙症候.  相似文献   
17.
有关"文学思潮"的概念界说,至今仍处于人言言殊的尴尬境地,由此所引起的文学思潮研究的"泛化"弊病难以根除.总体看来,迄今为止有关文学思潮的概念界说大致可以归纳为"创作本位论"、"多元存在论"和"抽象外在论"三种.三类概念界说在范畴和逻辑架构上的不同,其实质是与研究主体"认知"模式的差异密切相关.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根源以及由此带来的"定义"歧异问题,是扭转文学思潮研究"泛化"局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