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073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378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元朝文化开放政策下形成的儒学被蒙古族上层统治者广泛吸取、利用 ,使得元蒙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52.
夷族是夏、商、周三代活动于北方的我国古代重要的少数民族。古代夷族有高度发展的文化 ,不仅是华夏文明的主源之一 ,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孟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 ,儒学思想源于华夏文明的融合。  相似文献   
53.
在科学与各民族文化尤其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冲撞和融合中,科学的文化本质最易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显现。因此,“西学东渐”是理解科学颇有特色的场域。西方科学的传入对中国文化有三个层次的影响:一是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影响;二是对儒学、道家文化等各个文化形态的影响;三是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围绕这三个层次,文章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4.
中国经典诠释学的构建是面向21世纪的中西哲学走向对话与融通的具体路径之一,如何理解现代文化中的经典现象与古典意义上的“经”及其学术,是进入中西差异、古今交错之复杂的经典观念丛林的第一道门。文章以儒家经典诠释的相关线索为例证,探讨了经典的流传性及其作为活的思想源泉的本质特征,对经典的意义如何实现扩展以及典范转移的问题、经典所具有的恒常性与时代转换问题等,均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传统经学与现代诠释学的结合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儒学,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学,究竟是学问,还是哲学、宗教、科学?这是儒学传承历史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儒学思想现代化特别是儒学思想当下生存和未来发展所直接面对的根本问题。从儒学思想自身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看,儒学思想的学科性质以及关于这种学科性质的理解,构成了儒学思想自身传承系统的演化路径和存在状态;在全球化语境中,儒学思想的学科性质以及关于这种学科性质的理解,决定了儒学思想当下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虽然,在儒学思想自身发展的历史上,儒学曾经被作为哲学(哲理化)、宗教(信仰化)和科学(技术化)而获得传承和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遮蔽了儒学教化个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学问根本,从而也就与现实的个人的生活世界渐行渐远。在市场经济生活方式渐次主导社会生活的今天,激活和启动儒学教化个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学问根本,有利于克制道德冷漠、伦理疏松和人性功利化的趋向,也是儒学思想在全球化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路径和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56.
57.
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构成儒家文化现代转型的三个向度:梁漱溟着眼于儒学思想与乡村改造的结合,致力于儒学的社会化;熊十力以唯识学和西方哲学为阶梯,强调儒学形上之维的敞开,推进了儒学哲学化的思辨进程;马一浮认为西学冲击下的中国学术正处于末世,因而以存留读书种子的心态倾心儒学的精英化.  相似文献   
58.
《千字文》诞生于魏晋时期,是统治阶级文化教育思想的客观反映,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思想文化上,对社会发展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囊括了哲学、天文、地理、修养、历史、特产、农业等内容。本文主要基于《千字文》的儒学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9.
中国历史上下悠悠五千年,其中儒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东渡日本,在日本经历了初入、成长、鼎盛和衰落四个时期。在每一个时期,中国儒学都对日本的政治、哲学、文学、法律、宗教和艺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日本各方面的发展。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播与发展,日本儒学汲取了中国儒学的精华,剔除了中国儒学的糟粕,并且不断地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日本儒学。  相似文献   
60.
正主持人语:宋明儒学儒学的成熟形态,本辑的儒学史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宋明时期的几位大儒。这几篇文章的学术关注点不同,学术旨趣各异,各有其不同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