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31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64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侬智高,北宋广源州人氏。庆历元年(1041年),侬智高在党犹州建"大历国",与交趾李朝相抗衡。同时,侬智高向宋朝请内附,以求获一职统摄诸部,抗击交趾掠夺,遭拒,遂在安德州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其多  相似文献   
102.
壮族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稻作农耕为主,以养殖业、渔猎、医药为辅的经营模式,并相应出现了各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形成了在职业生活领域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职业伦理观念和道德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壮族职业伦理思想中存在着一些过时的观念需要加以调适,使之与时代要求相吻合。在调适中,需要坚持古今相承、中外结合、德法共治、共同富裕原则,从注重平等向公平与效率相统一、从注重义气向义气与利益相统一、从注重互助向互助与竞争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3.
壮族是一个喜欢唱歌且善于唱歌的民族,历史上许多地区,都有传统的对歌的盛大节日──“歌圩”。然而改革开放后,歌圩却日渐衰落。主要原因是歌圩择偶功利性的减弱,动摇了歌圩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环境的变迁缩小了歌圩的地盘;民众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歌圩衰落的社会心理因素;壮文的滞后阻碍了壮族歌圩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4.
夏蓉  周情情 《学术研究》2023,(10):108-117
第一次粤北会战历时一月有余,以中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而告终。对此,广东国民党当局特地筹办粤北大捷庆祝大会,并借助舆论媒体大力宣传对日作战的胜利,意欲重塑军政形象,增强民众抗日信心。中共旗下报刊与“独立”媒体予以积极响应,也颂扬粤军胜战,努力营造中国团结一致抗战的局面。面对广东国民党当局的宣传攻势,广东日伪政权同样大打宣传牌,专门举办祝捷大会,利用媒体大肆宣扬所谓战绩,并散布广东当局高层不和、与国民党中央不睦等消息,还试图离间国共,以拯救者自居,意在暗示日伪政权的正当性。双方虚张声势的背后,一方面在于以声夺人,以气势压倒对方,鼓舞士气;更重要的在于以此争取民心,巩固战争的群众基础。中日双方围绕这场粤北会战的宣传战,尽管均存在水分,却加深了民众对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5.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受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它生存的土壤逐渐流失。平果的哈嘹乐队成功地将原生态的壮族嘹歌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融合,为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6.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壮族伦理思想的重要载体,蕴涵着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热爱生活、崇尚和谐,尊重他人、团结协作,正直坚毅、积极向上等丰富伦理思想.它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灵活简单、寓教于乐等特有的方式来表现和传播,为我国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壮族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7.
师公戏的形成与发展是广西壮族自然环境、人文内涵、历史积淀的自然性产物,表征了壮族文化系统诞生于发展的生态整体性、和谐性与开放发展性.师公戏对生态观念的契合不仅显示在内容层次,更在形式层次面得到了充分的诠释与注解,其本身所蕴涵的壮族人民生态观念,是后现代语境下艺术生产、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精神领域反思与重塑的借鉴与标榜.  相似文献   
108.
在现代工业化、市场化的浪潮中,壮族传统手工技艺逐渐衰退的趋势日益加剧,抢救和保护壮族传统手工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广西靖西凌准村壮族制陶手工艺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探究传统制陶手工艺盛衰的原因,论证生产性方式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切实可行,认为增加土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开发创新性、工艺性、装饰性产品是壮族传统土陶手工艺走出困境与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9.
“嘹歌”是壮族歌谣的经典之作,它具有篇幅宏大、内容广博、以情为主、纪实史诗、风俗尽显、手法独特、音韵优美、魅力四射的特点,在壮族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0.
壮族麽教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麽教是壮族先民创造的传统宗教,由布麽传承。麽教崇拜创世神布洛陀为至上神和教主;有一整套的法律事仪式和相应的经书。麽经是壮族先民企求借神力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祈求生存和发展的宗教典籍,折射着壮族的社会发展历程,对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及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麽经中的三元(天、地、水)说是壮族传统的宇宙结构观念;麽经中的公(雄)母(雌)观则是壮族认识世界最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