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067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1373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11.
李二曲是关学中的重要成员 ,他对儒学进行的条分缕析 ,在今天仍有意义。他强调做儒要做真儒 ,儒的价值在于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应用 ,不能应用的儒学 ,对社会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11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大事,本文从传播的角度,指出这一事件使儒学传播形态产生了根本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儒家思想从自由化向权力化转变,其二是儒家文本从知识化向经学化转变,其三是儒家创始人从常人向圣人转变.儒学传播形态的转变不仅对中国思想史,而且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3.
儒学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是一个历久而常新的话题。探索儒学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要分层次和分学派。从形上超越、政治伦理、日用习俗三个层次和"理学"、"心学"两大派别结合起来,儒学在未来社会中在政治伦理与社会调控、日用习俗与公民教育等方面能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4.
西汉中后期刺史逐渐超越刺史制度设立之初的"诏条"规定,超越权限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官吏越权在汉代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称为"矫制";但西汉后期刺史越权并未受到严重的惩罚,其因就是儒学自西汉中期以后逐渐占据了思想统治地位,尤其是<春秋>公羊派的"权变"思想的影响,为刺史越权提供了思想动力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5.
一、先秦儒学的道德价值 人生价值关联着道德、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它可以说是种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影响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并直接左右人的具体作为.但同时,人的种种价值抉择也正构成着文化环境,并流汇为历史传统.每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反映其民族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文化所传承的儒家系统,就展现了儒家文化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6.
117.
心学的文化和政治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首先是对心学传统的考察和当代世界哲学转型的反思。心学的根基在孟子到阳明的心性之学,从人之为人的根本开始,推己及人到各种家庭、社会、政治问题,甚至从哲学反思到文明对话都离不开心学关于人的基本看法,今天对心学的推动将有助于打破中国哲学学术与思想对话的困境。其次是对恻隐之心的深入思考及这种思考对当今儒学复兴的重要意义。心学认为人性的根基在于恻隐之心,而今天我们要走出近代史上的启蒙心态以开辟儒学复兴的全新道路。我们不能够被西方民主与科学的老路牵着走,要回到儒学根基上开发出一套全新的现代儒学思想体系。我们需要从经典学习入手,重建儒家文化的根基,让政府、学界、企业界、新闻界等一起携手共建心学复兴运动。因为心学的精神性最强,所以儒家一阳来复的焦点要放在心学精神的复兴上面,建立儒家的普世价值系统。第三点是面对21世纪,我们要把儒家放到多元宗教的体系里来考察,让儒家更加具有开放和对话的精神。儒家与其他宗教与文明在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对话成果,今天儒家跟基督教和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等等都要能够展开平等互惠的对话,相信儒家也能够对普适价值的相关命题展开讨论,从而深化世界文明对话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8.
"民贵君轻"的本质是中国现代学术界历时久、歧义多、影响广、关系大的论辩话题,因望文生义、断章取义、随意演绎、主观臆断而导致的误判很常见。解答这个课题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思想与社会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进行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系统研究。在系统检索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思想体系分析法的诸多构成要件,包括分析文化根源、主体特质、理论结构、社会影响、历史作用等一系列环节、思路和视角,将历史事实提供的证据链条和学术分析应有的逻辑链条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可以明确判定:"民贵君轻"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核心要素及中华帝制的根本法则,属于专制主义政治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19.
如今,"国学"已经走进现代教育课堂,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更是以其"经世致用"的特点熠熠生辉,儒学注重道德的提高和礼仪的完善,以及法制的健全.这不仅对几千年前的先秦社会有价值,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尤其是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20.
儒家哲学在汉初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之后,随着道教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印度佛教的传入,在中国的哲学史上逐渐的形成了儒释道并行发展的现象。由于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地位高于儒学。为了儒学的复兴,张载建立了他的太虚即气的本体论。本文通过对探讨儒家本体论在隋唐之后的缺失,以及张载在本体论方面对《周易》和佛教思想的学习进而审视其在儒学复兴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