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9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82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00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551篇
理论方法论   343篇
综合类   3240篇
社会学   22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61.
我国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双重维度和唐代以前礼法结合的法律文化在唐代婚姻制度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以礼入法,法律直接移用礼教规范;法律制度的建立与罪名的设立直接源于礼的规定;法律对维护家庭伦理关系的高度重视。唐代法律文化对当代婚姻家庭关系有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2.
金代士人佞佛风气助生了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思想派别——思想史家称之为“王苏余派”,即李纯甫学派。因佛教在中国古代正统思想体系中的异端性质,作为金代影响深刻的思想家、文学家,李纯甫在接受史上不可避免受到批判和遮蔽。代表清代官学的《四库全书总目》极力批判其异端思想的“无忌惮”,主张雅正思想的元好问《中州集》则“讳而浑其词”。历史上受佛教因素牵连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在思想史、文学史中的接受中不免遭遇被削弱甚至最终由此消亡的命运,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佛教还深刻影响古代文献的生成形态。《中州集》小传对人物叙写的刻意处理,使人物原本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有所丧失,“现实诗人”变成了作者笔下的“理想诗人”,所谓“以诗存史”也并非客观的“存史”而是主观的“写史”。  相似文献   
63.
唐代度支使既不始于至德元年第五琦之任,也不始于乾元二年吕之任,而是产生于乾元元年第五琦以户部侍郎专判度支。其理由有三:(1)乾元元年十月第五琦以户部侍郎专判度支,才具有财政三司使职的官资;(2)乾元元年十月第五琦以户部侍郎专判度支,表明“判度支”已具备使职特征;(3)乾元元年十月第五琦以户部侍郎专判度支,表明尚书户部长官与度支司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志度支司主管侍郎已演成度支使  相似文献   
64.
汉译佛教词语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汉字与中国化佛教两要素涵化而成的“汉译佛教词语”,久为东亚各国所通用。在中国和日本,汉译佛教词语构成宗教、伦理、哲学等领域的中坚概念。汉译佛教词语藏于汉译佛典之中,其形成期相当于佛典汉译期,主要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汉译佛教词语在中日两国间的互动,则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相似文献   
65.
南岳佛教诗歌创作从南朝时期开始,创作尚处于发韧期,到了唐代,终于迎来了异彩纷呈的时刻。同时唐代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高峰,诗歌创作的高峰往往会带来诗歌品评和理论总结的高峰,唐代诗学有着风骨和情韵并重的审美取向,诗学发展可以分为“载道”一路和“取境”一路。此外,近体诗对声韵的营造也承接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对格律的探究。文章结合这些诗论,采用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从普遍到个别地将唐代南岳佛教诗词的艺术特点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66.
作为信仰的一种“此在”的历史性表达形式,“诸宗教”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我们回到“宗教”之本义,并在此视域下分析李提摩太之佛耶对话思想。李提摩太之佛耶对话的主体并非两种“具体化”后的制度性宗教,因此,李氏之佛耶对话并非“援佛入耶”的“置换模式”,而是以上帝之国在世界的建立为目标、以治理世间之苦难与罪为途径的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67.
时间:2012年8月24日地点:罗瑾工作室与罗瑾的交流,她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物质的体验和尊重,以及她擅长对材料特性的挖掘和视觉转换。她的创作常常包含着大量的手工劳动,而对细节的完美追求,和对材料特性与内心情感的精确把握,造就了后来我们看到的一件又一件极具形式美感、情感细腻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68.
雕塑艺术的发展与雕塑材料的发展,揭示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背景下雕塑艺术形式的分类。随着雕塑艺术的发展,雕塑材料也在相应的进行变革。无论是国内雕塑家还是国外雕塑家都会根据雕塑材质进行雕塑创作,而在创作中,艺术家会把雕塑材料和自己的审美理念完美结合,通过雕塑材料的巧妙利用,最终形成完美的雕塑作品。雕塑材料体现了雕塑作品的灵魂,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现代金属雕塑的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各种雕塑作品层出不穷,体现了雕塑艺术家的智慧结晶。而很多雕塑艺术家利用雕塑材料本身的美学特征,创作出另人赞叹的雕塑成就。因此本文便以雕塑作品中材料运用与独特艺术语言为题来探讨艺术领域中雕塑作品的发展以及雕塑材料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69.
舞台剧的新媒体影像是新兴的舞台表达方式,区别于舞台美术的的表达方式,新媒体影像制作涉及到很多视频技术问题,并且还要与投影机进行很好的衔接,这对于很多导演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特别是琉璃之光的导演苏时进导演,他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现场的掌控能力,特别是对这次佛教的舞台剧有着大胆的想法,不想局限于传统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我国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迅速,公共艺术提升城市品位成为人们探讨的话题。本文从江苏常州市城市公共艺术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说明公共艺术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品牌的重要性。为其他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