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426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580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陈冠希的“贡献”在于,他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巨大力量的崛起:陈冠希的“代价”在于,他还没有看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再没有什么可以继续保持它的崇高和尊严。如果这个叫做“全球脑”的病症继续传染我们的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62.
中国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中。中国大众文化深深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并迅速壮大,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相抗衡,与这两种文化相对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征服和文化霸权意义的文化现象。这一过程始终是伴随着信仰危机所导致的孤独的文化大众对各种文化产品的需求这一特定背景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使得其体制下文化建设的一套专业作家创作体系也随之解体,取而代之的是文化创作者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地进行文化创作,大众文化就在这种原有信仰式微而新的信仰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逐步成长起来。与此同时,信仰危机所导致的大众文化的发展壮大也是其自身娱乐性、感官性、刺激性的文化特质决定的,在当前这个以消费感官刺激为核心的时代,它是符合广大文化受众的消费需求的,而精英文化所倡导的权威主义、重视审美价值、人文价值、欣赏距离感的文化特质也只能站在边缘地带,逐步衰微下去了。  相似文献   
63.
在2004年与《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一道提出“大陆新武侠”的概念十年之后[1]150-156,[2]6,韩云波教授推出了他的力作:《“后金庸”武侠》。在“金庸时代”结束之后(以金庸1982年完成小说修改、1985年古龙逝世为标志),武侠小说先是经历了以黄易、温瑞安为代表的“港台新武侠突变期”,然后进入“大陆新武侠兴盛期”,“转型期”,可望达到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盛世武侠”的顶峰。[3]近三十年来,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展加快,大众文化是其灵魂与血液,而武侠文化又是大众文化最富于创造力的部分,借助于网络的兴起,武侠文化发育出武侠动漫、武侠网游、网络武侠小说、手机武侠小说等新的形态,在平媒小说创作、武侠影视剧制作方面,也颇有成绩。武侠小说的平媒出版在庞大的武侠文化市场运作体系之中,虽然日渐势弱,但始终是创造力的源泉,产业链的起点。韩云波将这一时段涌现出来的武侠作家作品归于“大陆新武侠”[4]17-21,并引入布罗代尔的“三层历史观”,将之作为“短时段的事件史”,放到武侠文化自古至今“长时段的环境史”与“中时代的群体史”中来考察,以“在场者”的身份,展开发生学的考察,力证大陆新武侠“具体事件、人物和作品以至流派、风格”等纷纭万象之下的“内在逻辑”,借研究者与创作者借鉴,其中生发的勇气、花费的精力、展现的智慧,特别令人感佩。这也让笔者想到韩云波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所主持的“21世纪侠文化研究”栏目,在过去的10年里,它是国内武侠文化研究的核心阵地。这些工作与研究的实绩,恐怕得由非凡的文化理性与学术激情来支撑。理性与激情的交会,又何尝不是具备了“现代性”的侠客的题中之义。一位阅读研究武侠的学者,焕发出这样的“侠客气质”,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相似文献   
64.
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的崛起是伴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消费娱乐要求的提高、现代大众传播手段的普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市场经济的实行引致的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而兴起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有其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65.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而发生了深刻变迁,文化焦虑日益凸显。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很早就开始了对这种现代性的文化危机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引人瞩目的成果,他们的思想对当代中国构建现代文化有着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6.
互联网思维是跨界整合的最集中代表,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产生了一大批草根创业明星,这些草根明星的示范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下中国的大众文化审美倾向,要保持草根长久的创新动力,就要坚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67.
当代中国私人领域的拓展与大众文化的崛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私人领域是与公共领域尤其是与国家权力机关相对应的一个范畴 ,其本质特征在于私人活动的独立性、自由性与自律性 ,处于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之外。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经济的确立与社会结构的转型 ,为私人领域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私人领域的不断扩大必然吁求特定的文化表现形式 ,以填补这一空白地带 ,这就使得大众文化迅速崛起 ,并成为私人领域准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8.
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探讨了大众文化时代文化的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性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并试图提出教育改革应该怎样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69.
档案作为一种承载了丰富信息的知识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应该束之高阁,而应该存而致用。大众文化传播成功地“激活”了档案,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寻根”文化、“老”字号图书、“怀旧”经典音乐、“历史”影视与档案“激活”。但这种“激活”目前还多为一种“被动地”、“依存地”、“客体性”表现,研究档案文化当代传播应该是时势所趋。  相似文献   
70.
贺岁片”作为特定时期上演的极度张扬大众文化指向的商业电影形态,登上 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舞台,根植于传统文化心理需求的“贺岁片”这个名词也就诞生了。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交融而衍生的词汇,“贺岁片”的兴起为中国人世纪 末的狂欢创造了影像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