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66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192篇
管理学   1464篇
劳动科学   61篇
民族学   522篇
人才学   360篇
人口学   67篇
丛书文集   7414篇
理论方法论   1167篇
综合类   16447篇
社会学   1609篇
统计学   375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557篇
  2019年   502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584篇
  2015年   970篇
  2014年   1645篇
  2013年   1451篇
  2012年   1776篇
  2011年   1889篇
  2010年   1975篇
  2009年   1995篇
  2008年   2459篇
  2007年   2002篇
  2006年   1675篇
  2005年   1463篇
  2004年   1309篇
  2003年   1113篇
  2002年   980篇
  2001年   911篇
  2000年   648篇
  1999年   403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张志和是中唐著名的诗人、隐士 ,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明显的道家、道教精神 ,但从未进入道教美学研究的视野 ,这在中唐文人中极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其“暂有”与“长无”的审美时空观、“玄真“的道性之美和审美心态的分析 ,展示其艺术化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2.
马嵬情结是指唐代诗人对马嵬事变及事变中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结局的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而持久的关注和评判。这种关注有着深刻的社会审美心理成因。它还兆示了中晚唐世俗化的社会审美倾向的滋生、因藩镇跋扈宦官擅权而导致的皇权削弱和帝王权威在士人心目中的下降以及唐代文禁的松驰。  相似文献   
63.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应从中学化学教学的需要、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内容、中学化学实验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4.
社会性别与深层道德结构--择偶、性的道德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男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男女在择偶和性的道德模式上存在着完全不对等的规范,男女占有不同的社会资源,这些被长久地视为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现象。文章试图从社会性别视角来探究隐藏在择偶和性风俗习惯背后的不平等的道德模式。  相似文献   
65.
文章通过对一位彝族妇女的个案分析,揭示了文化、阶级、性别是如何纠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强大的推拉力,迫使一些妇女进入和滞留于商业性性交易中的。  相似文献   
66.
从孟子到朱熹的心性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对于中国心性哲学的开创 ,主要在于他提出了一个尽心知性而知天的模式 ,在孟子看来对于心不在于去认知 ,而在于将自己的内心发挥到极致 ,这样就可以体认本心而知天。张载第一次在心性本体论上 ,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命题 :心统性情 ,把“情”这一概念置入心性问题的讨论中。朱熹则进一步发挥了张载的命题 ,提出性为体情为用 ,并在性情之上 ,加上了一个统领主宰 ,即心 ,将孟子的心性之心转换成主体性心的概念  相似文献   
67.
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中 ,涌现出多种教师教育模式。其中技术性反思模式、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缜密性反思模式、人格性反思模式和批判性反思模式最具代表性。这五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可以实现互补。因此 ,教师教育计划应该对五种反思能力的培养均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68.
美学语境下的音乐情感具有多重意蕴,它对于揭示音乐艺术的本质,以及从其基本特征上去建立音乐内容和形式间的较为普遍的联系等,都具有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69.
壮族民歌的审美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民歌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主要表现在人情美、意境美、哲理美、风情美、绘画美、音乐美、形式美等等。从壮语实际、社会和生活环境、民族心理、审美观、歌唱历史、良操美德诸方面入手 ,可以洞见壮族民歌审美价值的成因。优美的壮族民歌在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松动使得中国现阶段贫困问题呈现出城乡二元性 的新特征,由此影响了我国反贫困工作的高效推进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 的观点和方法,将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纳入统一的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针对城乡二元 性贫困的现状,建议反贫困战略和对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