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90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族群认同是族群关系的重要一环 ,族源认同是族群自我认同的重要因素 ,贺州市灵凤村、三加村、船家和都江村的族源认同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2.
在热应激条件下 ,于蛋鸡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 ( 0 .2 %、0 .3%、0 .4 %、0 .5% )的肾肿解毒灵药 ,结果表明 :添加剂量为 0 .4 %的肾肿解毒灵缓解蛋鸡热应激效果最好 ,可提高产蛋率 13.15% ,平均蛋重增加 2 .0 4g ,同时能降低料蛋比 ,增强鸡只食欲  相似文献   
103.
诗僧灵一是一名天才的诗僧,其方外诗友广泛,他十分重视诗歌创作,在中晚唐诗禅文学史上具有振派澄源的历史地位和孤韵幽逸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04.
智障人士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多方面的困扰.本文基于对西安慧灵社区化服务模式的实证调研,分析模式的合理性及其缺憾,并试图提出改进措施,使得社区化服务模式进一步改善,惠及我国广大残疾人士,促使其走入社会,和普通人共享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5.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悲剧创作中最深沉、最阴郁的一部,主人公裘德在欲望的驱使下挣扎于理性与情感之间,灵魂与肉体始终进行着殊死的搏斗,但最终理想破碎,爱情幻灭、孤独凄惨地死去,他的悲剧是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6.
<正>年轻干部学历高、头脑灵、有干劲,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一些基层年轻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不符合党对干部的标准和要求,如不加以戒除,必将影响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7.
《东岳论丛》2016,(9):161-165
《灵的文学与佛教》是老舍在重庆汉藏教理院的演讲记录稿,最早于1940年12月刊载在佛教杂志《觉音》中,之后又历次刊载在《海潮音》、《正信》两种杂志中。但是,该文自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后一直以《海潮音》的刊载文作为初刊文,并且在演讲时间的界定上,诸多说法不一。对《灵的文学与佛教》这则演讲佚文作续考与补正,一方面要更正其初刊信息,另一方面对演讲的具体时间作重新考察并予以新的材料补充。  相似文献   
108.
赵师秀是四灵之首,是江湖诗宗之一,还是宗室文人的代表作家。多重身份集于一身使得赵师秀的诗歌创作展现出别样的风采:其诗歌创作在内容取向上体现出一种不讳贫穷的平民精神向度;在艺术追求上主要向晚唐的贾岛、姚合学习,崇尚苦吟与摹拟。他是宗室文人平民化趋势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9.
灵氛是本雅明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距离感、真实性、自律性和崇评价值等范畴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此为契入点,本雅明揭示了灵氛的内涵和意义,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充分肯定了复制艺术的成就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0.
韩冷 《学术探索》2007,9(4):118-122
在上海这片古旧的传统伦理道德的土壤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五四启蒙理性的影子,又可以看到崭新的都市所承载的前卫现代的性伦理观念的身影,同时随着革命文学逐渐火爆,还不时有革命理性的身影在文本中闪现。海派作家与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茅盾为代表的革命文学、赵树理为代表的解放区文学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的性爱叙事的文学共生场。从五四时期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到海派作家对爱情的解构,到革命文学中作家对"灵与肉"的弃绝,再到90年代之后的部分作家的无爱性,我国文学领域中灵与肉的张力关系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