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9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居住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不同氏族和部落,就已经种植各种粮食作物。由于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作为人们主食的粮食作物的品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这在《山海经》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山海经》中比较集中地记载粮食作物的是《五藏山经》,它具体地描述了祭祀诸山山神的祭品,而这些祭品许多就是各种粮食,如《南次一经》: “其神状皆乌身而龙首。其祠之礼……糈用稌米……稻米。”  相似文献   
62.
63.
蒙元在征服蜀地的过程中,初期实行战争恐怖行为,肆意屠杀军民,掠人为奴.忽必烈称帝后,虽然有所纠偏,但元军的残暴行为并没有绝迹.蜀地民众被迫四处逃散以避祸:有人逃往川东和西北地区,更多的则选择自三峡远走东南地区,鄂、湘、赣、浙、苏、闽、粤、桂均可见巴蜀民众移居.民众的外流,给元时巴蜀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64.
晚清巴蜀地区地理封闭,传统蜀学凋零,同时新学不昌,薛焕等人请建新书院。光绪元年,尊经书院招生开学。从成立到改制,尊经书院只存在二十七年,而在此期间,它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成为蜀中文化教育的楷模。传统蜀学不仅得到继承,更与湘学交汇,有新的发展。同时,在晚清内忧外患之际,新学传入蜀地,尊经学子们以尊经书院为基地将新学广泛传播,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而后尊经书院改制成学堂,也促进巴蜀地区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5.
具有当代科学意义的“巴蜀文化”,于抗战时期由卫聚贤提出。但“巴蜀文化”概念和基本内涵形成和确立的标志,则是《说文月刊》两期“巴蜀文化专号”的出版。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是“巴蜀文化”概念发展最明显和丰富多彩的时期,川渝两地出现分流:四川出现由“巴蜀文化”向“古蜀文明”和“巴蜀文明”的提升和拓展,而重庆则出现从“巴蜀文化”“巴文化”向“巴渝文化”的嬗变。“巴蜀文化”与“巴渝文化”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既顺应了学术发展的趋势,也适应了特定历史时期(抗战、三峡文物抢救保护)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文化概念的创新,意义非凡,不仅直接推动了学术的发展繁荣,更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66.
浅析蔡大嫂的“川辣子“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气质源于不遵礼法的巴蜀文化传统 ,对这一气质的反封建意义不宜脱离历史 ,估价过高。  相似文献   
67.
“天府”不是单靠天然条件能成的,也不是巨人恩赐可得的。这一称号是巴蜀人民以四通八达的开放胸怀学习天下人所长,创造出经济奇迹而争取的。天下填四川、川人走四方,开放善学、集五湖四海各人群之智慧知识,汇东南西北诸民族之成就优长,综合而成巴蜀人民。这,便是巴蜀人的历史特点。这,就是巴蜀文化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68.
革命精神,包括民族民主意识,是巴蜀文化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这个转型的开端是从四川保路运动时期起始的。  相似文献   
69.
简释了《巴蜀文化大典》封套、封面、扉页、内文白页装帧设计的意蕴美  相似文献   
70.
巴蜀短波     
成都市本级养老保险人均缴费基数达1193元/月;南充举办首次就业培训成果展;达州重点治理政风行风突出问题;巴中切实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泸州大力推进退管服务社会化;遂宁为企业军转干部再就业提供绿色通道;射洪县就业援助切实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