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开埠通商为小商埠城市教育的近代化提供了思想准备与物质基础,较大程度上改变了该类城市的传统教育格局.安东作为小商埠城市的代表,在开埠通商的促使下,近代教育开始勃兴,表现为小学教育的大跨步发展、职业教育的稳步前进、社会教育的异军突起,中学教育、幼稚园也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近代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在开埠通商的背景下,由安东可以透视出整个小商埠城市教育近代化的时代特征:一是教育近代化进程与开埠通商深入程度同步;二是起点低,发展速度快;三是整体水平不高,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烟台开埠以后,鸦片以洋药的名义进口,成为白银外流一大漏卮.直至清亡,受到山东经济结构调整和清政府政策的影响,鸦片贸易经历了从疯狂进口到逐渐萎缩的过程.本文以东海关原始档案为依据,揭示了鸦片生产贸易在烟台口岸及腹地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1993年,霍尔果斯口岸恢复贸易通商,并且有了快速发展,1992-1996年,霍尔果斯口岸贸易发展发展进入了鼎盛期,但在1996年以后,其发展则进入了低谷期。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开埠为标志,外滩率先跨出了传统农村社会的门坎,到1864年前后,已草创了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国际性商业社区。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在上海这座因中外贸易而兴起的城市里,外滩的人文景观发生了又一次重大的变化,黄浦滩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城市社会空间。20世纪20年代是外滩发展的黄金时代,至30年代,外滩最终成为东亚最负盛名的国际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二十日,张荫棠以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西藏查办事件大臣身份,与英国代表韦礼敦拟订《中英藏印通商章程》。《章程》全文在当时报章一经刊登,即引发时被任命驻藏办事大臣的赵尔丰的异议。本文主要梳理了赵尔丰、张荫棠关于《中英藏印通商章程》的争论及清廷对争论的裁决。赵尔丰与张荫棠当时所处位置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赵尔丰由于过去的"事功"显得进取与强硬,而张荫棠处在外交谈判位置"妥协"恐难免。《章程》整个谈判过程是张荫棠与外务部不断协商并在其领导下进行的,外务部清楚谈判过程的艰难与反复,故指出赵尔丰"陈议虽高而于事局不无隔膜",清廷最高统治者最终也同意了外务部观点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试图从镇江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沿革,特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经济上和军事上的突出地位来阐明镇江的开埠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中俄伊犁谈判是曾纪泽外交生涯中的显赫一笔,对于曾纪泽的交涉和部分权利的挽回,学界中人大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近几年,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曾纪泽在“重界轻商”思想下对俄国陆路通商特权的让步给近代中国西、北边疆造成了很大损害。然而,从当时的情况出发,要求曾纪泽在伊犁交涉中“商界并重”看似对中国主权有利,实则难以达到。清政府在中俄陆路通商交涉中的节节失利,事实上是晚清政府边疆危机在经济上的表现,不能因此而苛责曾纪泽的修约交涉。  相似文献   
19.
开埠是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强加给重庆的病态的开放,是重庆沦为半殖民地化城市的开始,却在客观上成为重庆城市近代化的契机。开埠促进了重庆城市功能的转变、城市地域的拓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促使城市社会结构、城市文化环境和城市社会生活等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是近代以来通俗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商业文化的复合体.自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开始了工业化、城市化历程,中国的大众文化于此时初现端倪.然而,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特殊的发展历程,致使大众文化仅限于在少数开埠城市中发展.此一时期的大众文化已经初具商业性、娱乐性、媚俗性和技术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