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02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605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制约着人类传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当代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闯入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当代中文书面语言传的世界,迫使我们更新以往的应用文写作的观念,改变传统的书面文本格式定律,全面提高书面传的效率。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修辞精品六十格>中谭永祥先生所创建的"移"、"会"两种辞格能否取得"格籍"持怀疑态度.认为,因"移"缺乏表现力,不应被立为辞格;鉴于"会"定义的模糊性,难以让读者把握其本质特征,应重新命名和界定,或划归现有辞格.  相似文献   
43.
"沉郁"风格新释兼论陈维崧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对陈维崧词有比较全面的评述,而这些评述都以陈维崧词“所少者沉郁”这样一个论点为核心。对此问题,不仅旧时学者未能清晰论述,而且当代学者也因误会而忽视了其真正义。本文从哲学层面对“沉郁”这一风格范畴进行了阐释,指出陈廷焯对沉郁之强调根源于对道德识在文学审美中的重要性的确认,同时阐明其所以形成此种风格的内在原因。并由此对陈维崧词作的艺术特色略作考察。  相似文献   
44.
茵加登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的构成,在四层次结构说之外,他又提出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形而上学性质.因其所论抽象玄奥令人费解,故本文特从功能、来源、存在方式三个角度,借助于中西美学的比较对其作出释读.文章指出,"形而上学性质"的含义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道"、"气"、"神"、""有相近或相通之处,即通于"道"、"气"、"神"、""的哲理层面.但这个哲理层面,不是指抽象的纯思想,而是包含了情感、形象和思想于一体并被气化之后而通向虚无通向无限的一种东西.功能、来源、存在方式这三个角度,恰恰可以被看作是对"形而上学性质"的三个方面的规定.借助于这些规定,就可以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  相似文献   
45.
本文主要以<世说新语>为例证,分析了玄学对魏晋士风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玄学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魏晋士人人性的觉醒;二、玄学也深化了魏晋士人的审美识.  相似文献   
46.
“翻译腔”例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理解之误和表达之误所致,"翻译腔"表现各异.作者认为,在英汉翻译中,只有努力钻研原作,充分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熟悉和掌握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表达符合译语语言习惯,才能使译文流畅自如,提高可接受性,消除"翻译腔".  相似文献   
47.
在朝鲜诗学发展史上,崔滋以朝鲜诗歌作为批评和研究对象,对诗歌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其中对诗歌的审美特征"味"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提出了重要命题"有味不如尽";二、提出了"象外之气"说;三、注重诗歌"味"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48.
<春风回梦记>真正建立了刘云若小说的深怜蜜爱荡气回肠的"诗气"和不可调谐的世间矛盾的"悲气"洋洋盈耳的文化品格.小说中众多文化形象的刻写尤其是"如莲不可求"的文化理想的抒发,生动地包含了刘云若对现世生活过于麻木平滑消沉懒惰的人生气象不断破坏人的生命力和斗志的巨大忧怨以及对如莲所代表的真切、柔媚的充满生命力的"至性之人"的热切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49.
形合与意合:英汉语篇衔接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强调“合”。本文对比分析两种语言思维模式的不同倾向在语篇衔接和连贯上的反映,以及认识两者差异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王恒强 《职业》2008,(11):100-101
技校学生德育的养成教育,就是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约束学生,并贯穿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长时间的锻炼,逐步转化为道德感情和志.根据当前技校生的状况,突出这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理性与情感、志、行为之间有较大的距离,想和做的、认识和实践并不一致,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人格的形成.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并付之以实践,通过长期的、反复、曲折的、多方面的磨练,形成较稳定的思想品德,达到知情行的和谐统一.所以,爱因斯坦强调"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