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9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44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478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唐以后,除了民间广为流行的长短句外,还出现了文人亲自创作的长短句。文人的长短句到底起源于哪里?假定文人的词是受民间词的影响而产生的,那么什么原因使文人对长短句保持持续不变的关心,并给予了词的地位?民间词的内容和风格是以怎样的方式传达到文人那里?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民间词文人化过程中文人词的形成原因,同时可以对定论词的性质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2.
“目连救母”是对中国民间习俗、戏曲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化故事。《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是敦煌出土的载述该故事的唐五代时期文献。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汉学家们先后对该文献进行了英译,其成为在西方文化语境讲释“孝道”这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文字载体。通过双语语料的描写与对比,收集可观察的文本数据,可探究汉学家英译重构敦煌“救母”叙事过程中的决策机制和特点,以便为多语文化语境中“中国故事”的翻译与传播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3.
敦煌医学文献中俗字用例十分丰富,是敦煌俗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材料,却一直未能引起俗字研究相关学者的足够关注。敦煌医学文献的整理者则又很少会从俗字的角度进行考虑,以致在既往整理校勘成果中出现不少误录、误识俗字的现象。以敦煌龙530《本草经集注》残卷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举例分析俗字研究对敦煌医学文献校勘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陇南印象     
辛卯四月,余同孔戈野、明瓒、韩浪、刘明波诸君同游甘肃陇南,其间探访陇南名士,写生雅集,凡十余日。我久居江南,虽对甘肃风土人情和历史名胜向往已久,但此前一直未曾有缘得见。印象中的甘肃除了神游已久的敦煌壁画和鸣沙山畔的月牙湖外,就是伴随着河西走廊延伸的丝绸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早期英国东方艺术研究者格雷从事敦煌艺术研究的背景、经历与成就,认为他对敦煌绢纸画的整理与宣传,对敦煌壁画的断代、风格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6.
甘肃籍导演秦川的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电视纪录片以其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与影像中所构建的多维敦煌形象,力图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反思地方纪录影像对自身所处(或所属)的地方历史和现实的书写与呈现。从叙事结构、叙事主题、叙事表现手法等角度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个人风格的叙事特点、多维的敦煌形象塑造以及对敦煌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诉求,有助于人们对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形成一个新的系统认知。  相似文献   
17.
敦煌变文是文学作品,但是往往真实地反映出唐代的社会现实,是研究唐史极为宝贵的资料。而吐鲁番出土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是唐代原汁原味的政治、经济、法制文书,将吐鲁番文献与敦煌变文相互观照,实现文史互证,是一条可行之路。从这一角度对敦煌变文名篇《鷰子赋》进行再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句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8.
"敦煌文"概念自提出后,至今仍没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敦煌文"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体现了学人对它的不断思考。结合"敦煌文"作品的实际情况,参照《文选》等文体理论典籍的文体划分标准,在吸收历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体资源丰富的敦煌文宝藏,确立它的应有名分,提至与敦煌诗歌并重,并加以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S.797、S.6661、BD03375三件六朝《十诵律》写本,其文本结构和内容与唐宋之后的藏经本均有很大的不同。结合《十诵律》的翻译史,这几种六朝写本为我们展示了鸠摩罗什译本的原貌,而现存诸藏经本则是经卑摩罗叉校改的新版本。罗叉在校改时根据自己所熟习的戒律胡(梵)语原本,对罗什译稿做了多方面的改动。敦煌六朝写本的发现对我们了解鸠摩罗什及六朝时期的佛经翻译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敦煌文献中描写丑妇的作品分为两类:佛教故事类和民间世俗类,并分别对这两类作品中的丑妇形象进行了分析。佛教故事类作品重在对丑妇外貌的描写,极尽夸张之能事,美与丑之间以崇佛为分界可以相互转换。民间世俗类作品重在对丑妇品行的描写,妒妇、懒妇、搬弄是非之妇都被归入丑妇范围,反映了儒教对女子"四德"的要求。两类作品在描写丑妇方面的差异,反映了儒释观念的不同。但这两类作品有着一致的丑妇观,即丑妇之丑具有绝对性,是美和善的对立面,两者不能并存,这与中国传统认知中丑女可因其美德而改变命运的丑妇观有所不同。其原因与佛教对唐人审美观之影响、敦煌说唱类作品对俳谐性之要求以及唐代官方对审美理想之引导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