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北宋"话"体诗学论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体诗学批评兴于北宋,其传统有二:一是诗学批评传统,二是诗学叙事传统.前者表现为以诗人诗作诗艺为具体批评案例的诗学批评、艺术探讨,这是构成"话"体诗学的评论性因素,诗话著作因此而在后世目录学中被归于"诗文评"类;后者表现为讲述诗人诗作的故事或考征典实,这是构成"话"体诗学的史实因素,诗话因此而始终"体兼说部".该文首先考察诗话与多种文体的渊源关系,其次考辨<唐宋分门名贤诗话>、<古今诗话>、<诗话总龟>,提出三书一体同源的看法,澄清了自宋人以来的一些误解,并比较其与<渔隐丛话>体制形态之异同.  相似文献   
42.
近代以来,一些仁人志士选择了从教育入手来实现救国救民的人生抱负,提出了"教育救国"思想。孔祥熙受其影响,创办了铭贤学校,并在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如中西融会贯通的办学思想;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的办学理念;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服务乡村社会的实践精神等。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4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社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土中国”,呈现出“新乡土中国”的发展样貌。基于对中国西部地区高柏镇乡村社会70年发展变革现实社会形态的呈现,借助对制度变迁理论中关于社会秩序议题的认知,把变革之中乡村社会秩序的构筑与形塑放在一个具有一定社会结构和网络关系的特定乡间聚落社会空间中,以考察村民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乡村组织),群体(乡村组织)与群体(乡村组织)之间,基于特定社会处境或利益诉求,展开不同互动形态和关系连接,去理解和分析当乡村社会传统的村落团结维系“遭遇”外来的行政性力量“嵌入”时,乡村社会原有的秩序形态如何适应并整合新的外来力量,进而内外两种力量相互之间进行着怎样的一系列互构和博弈,并最终形塑了乡村的社会团结和秩序维系及其变迁。研究得出:当外来的行政嵌入型秩序之力量(国家政权的制度法规建设与政策施政倡导、乡镇政权的行政命令与施政干预、驻村乡镇干部的村治行为等),进入到乡村社会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并与村庄内生型秩序之恒定准则和样态(家庭及其家族、人际关系与人情往来、村落规范与村庄权威、村民小组与村级组织等),在村庄这一现实场景中遭遇,并转而进行着一系列的互构和博弈时,乡村社会里既存的两种场域形态——村头公共舆论场(非正式组织化的)和村庄红白喜事场(正式组织化的),构成了乡村社会中外来的行政嵌入型秩序与村庄内生型秩序之力量互动整合的主要场域,也成为调试外嵌性秩序与内生型传统这两股不同的地方性社会秩序维系的主要力量源,并最终构筑起了乡村社会日常的秩序维系与团结基础。  相似文献   
45.
吴镇烽新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中收录了一件贤鼎,据形制、纹饰等因素考量,当为西周早期后段康昭时器。铭文涉及西周大射之事,虽记载与其他器铭不合,但并非伪铭。其所记当是由周王亲自主持并参与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是彼时军事战争频仍的现实反映,也是早期射礼起源于军事训练的鲜明例证。而透过贤鼎大射之事来简拔军事将领,也与射礼具备"择士"的政治目的相吻合。  相似文献   
46.
山东地方官对大刀会、拳会的宽容的政策与态度由来已久,早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官军就与大刀会形成默契,在共同缉捕盗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直至义和团在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下失败,在此期间,大刀会、拳会等名目的民间团体组织与官府的关系就处在一种半合作半破裂的游离状态,即这种宽容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就义和团运动而言,大刀会等民间会社势力仅仅是为义和团运动构筑的可能性力量而已,程度很高,却极不稳定,它们有待于官方的开掘、引导与锤炼及外力催逼,即官方对刀会、拳会的宽容态度与政策,以及西方列强、教会势力的威逼现实这两种因素,而前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7.
当前乡村治理中乡规民约面临德治退化、自治弱化及法治虚化等现实困境。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精英群体,在增强乡规民约的现代性、厚植乡规民约的乡土性及强化乡规民约的权威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是重塑乡规民约的有益主体选择。实现新乡贤在重塑乡规民约中的时代价值,需要强化乡贤文化的敦风化俗功能、构建乡贤群体的风险防范机制及发挥乡贤组织的协商共治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独立不倚的湖南诗人们坚守创作,涌现出一批批甘于与寂寞为伴的人们。尤为突出的当属湖南诗坛的常青树彭燕郊,其以深刻的现代性和民间性,不断实现自我突破,被誉为文学上的“彭燕郊现象”;其次,站在城市与农村边缘线上的“新乡土”诗群以田园牧歌式的抒写传达对乡土、家园的诗性,以及“6+0”诗歌从“知识分子”的写作立场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探索;“新湘语”诗群立意在日常生活的地方性写作之上。湖南诗人们于不事声张的耕耘中实现着低调的华丽。  相似文献   
50.
《社科纵横》2015,(6):108-111
卫聚贤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中国近现代杰出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抗战时期,他克服种种困难,编辑出版了当时唯一的国学刊物——《说文月刊》。该刊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学术成就,对研究学术、发扬国学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