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曹禺剧作中存在着女性言说与男性叙述的冲撞。一方面 ,曹禺不仅使其笔下的女性拥有了一定的言说空间 ,还极力使她们成为文本的代言者 ,成为男性中心话语的有效解构者。另一方面 ,在女性言说的背景与缝隙处 ,曹禺又不期然地进行着鲜明的男性叙述 ,流露出作者对传统男权意识的承继。曹禺剧作中女性言说的凸显表明了作者追逐时代精神的自觉努力 ,而男性叙述的存在则显示出传统文化的沉潜与观念更新的艰难  相似文献   
72.
马跃 《学术交流》2004,(5):146-149
1933年曹禺和他的巨作《雷雨》蜚声海内外。作为中国现代第一流戏剧艺术大师,欧美的文艺思潮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给他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古希腊悲剧可能也给了曹禺直接的启示。但我们从他所生活和创作的时代及个人经历来看,《雷雨》是以现代悲剧的形式,完成了一次与古典俄狄浦斯式的命运和性格悲剧相平行的冒险。作品烛照了作家特定时代的心灵标本,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折光。  相似文献   
73.
曹禺与夏衍的戏剧在结构安排上是凤头、猪肚、豹尾的楷模,其表现形态却又带着各自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74.
“以诗写剧”是最能体现曹禺话剧创作个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他区别同时代话剧作家的显著特色,就创作主体而言,曹禺多次宣称他以“诗”写“剧”。与曹禺诗化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也融合了别种文学体裁的特长,但不是诗而是小说。老舍创造性地把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最为显要的现代文学文体结合起来,创立了极具个性特色的“小说化戏剧”,使成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话剧在特殊的政治时代,没有完全跌入低谷,在文艺家们普遍迷失自我的红色岁月依旧为中国甚至世界戏剧观众奉献出独具个性风采的“小说化戏剧”精品。  相似文献   
75.
就当下老舍和曹禺研究现状而言,诚如国内较早主张中国当代作家进行比较研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的李继凯教授所说,其“‘作家专题’性质的研究开展已相当深入,但从二者‘比较研究”方面却还是空白,只有片段或资料性的文字昭示着二者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76.
《日出》、《雪国》都是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艺作品,虽然分别出自中日两位大家之手,其结构却都以悲剧而告终。但通过其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比较,可以发现两位作者的悲剧意识中蕴藏着丰富的不同内涵。《日出》描绘了曹禺青年时代对所处社会的一腔愤懑,通过道教经典和基督教义为读者展现了一线光明,而《雪国》则描绘了川端康成东方式佛禅虚无的思想,通过虚构的雪国展现了川端式的悲与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77.
廖心文 《中华魂》2014,(2):13-15
在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路北,有一座院落,院门为近代砖拱门楼,酱红色的大门虽经刷新仍有些斑驳,给人留下历史的回味。1986年,这里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78.
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创作中 ,曹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他创作上的成功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既清醒地意识到家族伦理对人生命力的扼杀 ,又对贵族家庭的生活情调与传统美德充满向往之情 ,既同情蘩漪式的对传统家庭的破坏 ,又对为家庭做出牺牲的愫方式的人物赞美不已 ,这种矛盾的家族感情很大程度上源于曹禺的家族体验 ,而他的旧家情怀既影响了他戏剧创作的情感色调 ,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他创作的感性基础与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79.
曹禺先生早期剧作通过各种人物类型的交叉配置显示出其内在的主题意向——生命的异化与救赎。体现出曹禺对于人性及生命的深沉思考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0.
《雷雨》既是中国话剧文学最富盛名的经典作品,又是演出场次最多具有最长久的舞台生命力的话剧艺术精品。同时,《雷雨》也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又是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蕴的中国话剧之标杆。《雷雨》的经典性主要体现在:经典的戏剧故事、精巧的结构艺术、深邃的人性内涵、强烈的悲剧精神,及独特的语言魅力。《雷雨》的成功,首先在于其戏剧故事和结构艺术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