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9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36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中国英语是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和融会的产物。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的作品中存在大量的中国英语。他的中国英语是间性文化思维的反映。因此,对他的中国英语进行整理和评析,探究其文化间性思维在翻译中的体现,能够获得更广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2.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一直都是英汉互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林语堂英译的《浮生六记》给灵活处理汉语文化负载词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分析研究林语堂的翻译处理手段表明:林语堂的翻译成功之处在于既注重突显异域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又注重突显异域语言文化的艺术性,切合其提出的忠顺美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93.
林语堂先生不以诗名,但平生创作的诗歌亦有三十多首,且各体兼备。把其诗歌按体裁分为新诗(白话诗)、旧诗(近体、古体)、词曲以及打油诗和对联进行分析。其风格不刻意求工,以幽默谐趣为主,展现林先生一向的睿智和洒脱,早年新锐活泼,晚年又幽静淡远,认为林语堂的诗在二十世纪中国诗坛纵不曾光彩夺目,却别是一家。  相似文献   
94.
林语堂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认为现代化的潮流之中,不能像民族自卑主义者那样否定一切。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树立自己的信心,在改变物质与政治环境的基础上,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吸收现代西方文化的长处,走东西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95.
王艳 《南方论刊》2008,(9):94-94,103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在经历一个变迁时期,出现了许多与东西方文化密切相关的争议。有些人认为我们抛弃了传统文化,从而丧失了民族文化身份,而就这一问题引发的争议正日益复杂严峻。西化华人的代表——林语堂先生,怀揣其精通的英语走向了世界,成为第一位真正被美国及欧洲文坛接受并尊崇的亚裔作家。我们在尝试解决中西文化争议之问题时,这位文坛巨匠脚跨中西方文化的情怀仍值得我们借鉴。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致力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而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正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因此在应对影响范围逐步扩大的文化全球化这个问题上,我们应抱有更多的对文化取舍的理智和对西方文化的宽容。  相似文献   
96.
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问题是,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其后四十回的作者究竟是谁以及如何评价的问题。至今,诸家分歧很大,难求一致。林语堂认为,高鹗后四十回不但未违背前八十回,而且是据曹雪芹八十回后的佚稿“修补”而成,并非“补作”,更不能够斥为“作伪”。高鹗续书思想艺术价值很高,他的功劳很大。林语堂之肯定后四十回,与别人不同之处是细致地研究文本,用后四十回文本的种种事例,证明完全抹煞高鹗后四十回有欠公平。特别是,林语堂关于此题的深入研究工作,完成于五十、六十年代,实属不易,值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97.
林语堂先生在方言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提出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扬雄《方言》的研究,包括《方言》的价值,《方言》的年代、材料和地名,方言分区;方音与古音研究,包括方音是考订古音的工具,提出"古有复辅音"说以及《切韵》的性质;方言形成的原因;重视西洋传教士的方言研究成果;方言研究方法论;创制方言字母。  相似文献   
98.
林语堂论中国国民性格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语堂认为中国民众喜好委曲求全、缺乏法治精神、不团结、保守、不重视系统的逻辑思维等,这些不良性格的形成同理学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只有改变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环境,才能实现中国国民性格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9.
自称"一团矛盾"的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他学贯中西,蜚声海内外,"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一生以"文章可幽默,办事须认真"为座右铭,尽情工作享受生活。他的"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标准始终以边缘姿态游离于主流之外。本文试图从人文精神这一独特的视角对林语堂的翻译观作出新的剖析,意在彰显林语堂翻译观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解析了林语堂幽默观中中庸与极端的矛盾原因。认为林语堂对幽默之倡举是以改造社会、改造人生、改造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为初衷的。此举不仅对纠正中国文化两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现代文学艺术的多元化提供了新的思维视点与文体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