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3 毫秒
31.
梁实秋灵性笔调下的散文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和"气度之美"。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是构成梁实秋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启了中国20世纪现代散文独特思维与内在情感的审美书写,其丰腴而优雅的文调始终灌注着一种健康人生的旷达馨宁和睿智俊逸的生命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梁实秋散文蕴含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的魅力,对于当下建构21世纪中国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32.
梁实秋和美国新闻处前总编华思上世纪40年代撰写的《读(骆驼祥子)》和《评(骆驼祥子)英译本》,是早期《骆驼祥子》接受传播研究中的重要史料,但失收于老舍研究的任何资料中。这两篇文章不仅能避免接受者的盲目与自信,纠正以往接受研究的偏差与问题,更能打开接受者认同与重构、修正与跨越的新视阈,堪称《骆驼祥子》接受传播史上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33.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他在20世纪的上半期,曾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生了一场决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几十年的命运的论争,他以一位文学批评家的面目出现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今天我们试图撩开各种外部的纷扰,走进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世界,从学理层面上去把握论争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34.
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在《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中,采用了厚重翻译法,即译文加注的方法,其中对于双关语的翻译更是炉火纯青,为学术界所称道,使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成为莎氏学术研究的杰作。  相似文献   
35.
正知识分子在中国的语境中指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然而,在西方语境中指除专业知识以外有特殊担当的人。"在他们的活动中显示出对社会核心价值的显著关心。他们是寻求提供道德标准和维护有意义的一般象征的人……。他们根据更高和更广大的真理对当前的真理提出疑问;他们用不实际的应该来反对诉诸现实。他们认为自己是理性、正义和真理这样的抽象观念的专门看护人,是常常在市场与权力场所遭  相似文献   
36.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受到某些审美因素的制约,主要包含三方面:文体形式因素的制约、译入语传统文化的制约以及源语语言特征的制约。梁实秋以散文体译莎,他更加注重内容的表达,音美效果不太理想;他在潜意识中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译文有时呈现出某种“文化误读”;他在句法处理和词语处理等问题上或多或少使译文有悖于译语规范,带有生硬的欧化痕迹。  相似文献   
37.
作为现代作家的梁实秋在精神气质上受传统文化心态影响很大,他的小品文与明清小品文相比,在文化境界和文化心态上既有所继承又有所超越。雅舍小品继承了明清小品文对市民文化的关注,并以现代文化的目光加以审视。在创作心态上,梁实秋的文学选择与明清小品文大家的文学选择一样,经历了由迫不得已,不再关心于重新架构文学理想,选择独抒性灵的小品写作,到认同这种边缘的文化身份而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8.
39.
梁实秋与儒家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人文主义人生与艺术体现了对儒家"礼仁"思想的肯定与书写,体现了进德修业的儒者情怀,顺适通达的儒者智慧,温柔敦厚的文学风格.作为一位儒家文化的自觉护卫者,梁实秋在现代知识分子中以少有的清醒和稳健一定程度地阐扬了儒学思想的菁华,其努力可谓"功不唐捐".  相似文献   
40.
罗西 《老年人》2013,(4):36-36
情种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 梁实秋七十多岁时,老枝发芽,有了爱情,情书里自称“秋秋”,发嗲,顽皮。生孩子养老,是一条老路,其实真爱才是真正的“防老”粉红药方,爱情是生命最好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