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26篇
  免费   975篇
  国内免费   73篇
管理学   1378篇
劳动科学   72篇
民族学   7706篇
人才学   281篇
人口学   110篇
丛书文集   5538篇
理论方法论   855篇
综合类   13398篇
社会学   1269篇
统计学   167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471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496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546篇
  2016年   778篇
  2015年   1010篇
  2014年   2051篇
  2013年   1764篇
  2012年   2165篇
  2011年   2206篇
  2010年   1998篇
  2009年   1993篇
  2008年   2327篇
  2007年   1891篇
  2006年   1565篇
  2005年   1587篇
  2004年   1434篇
  2003年   1285篇
  2002年   999篇
  2001年   967篇
  2000年   687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昆明G的特色就是以民族文化特色为主,顺应了国家民族团结教育的需求。作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幼儿园,该园的发展值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学习。该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创设民族特色的教育环境,自主研发运用幼儿民族教育园本课程并普及推广,铸造民族教育示范品牌。在以民族文化为办园特色确定之后,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22.
23.
文章认为我国的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边远地带,由于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没有充分的人力资源,也没有完备的产业结构,这些不利因素导致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相比,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政府主导和政策引导是促进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外在动力,民族地区自身的资源优势是促进当地城镇化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24.
25.
26.
民族地区高校地处民族聚集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倡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今天,民族地区高校应承担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助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7.
现阶段,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普遍相对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为寻求突破,各民族地区自然将优势较为突出的民族旅游业确定为兴地富民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而大力培育。但民族地区在积极推进民族旅游快速发展时生态文化保护这一核心问题未能受到真正重视,其严重的负面效应正不断显现。本文以快速发展中的青海民族旅游业为研究着眼点,试图阐释生态文化保护下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8.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回应中国文化的发展前途这一问题时,大体均持文化整体观的立场。然而这一文化论述模式有其内在的理论困难,王南湜先生基于其文化分层理论对此有很好的揭示。本文认为王先生的文化分层理论仍有进一步商榷与拓展的可能,王先生虽对新儒家“开出说”有严厉批评,不过二者所凭借的文化哲学在理论上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即在反省文化分层理论与“开出说”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9.
徐姗姗  张文英 《民族学刊》2020,11(4):59-65, 131-132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针。然而在“教育改变命运”的共识之外,布迪厄认为教育一代代地维持着对社会中下阶层的不公平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被一些学者应用于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如在“三区三州”等民族地区,代际间的贫困传递难以阻断,因家庭文化资本弱势而造成子女求学、求职受阻,看似可用“贫困文化的再生产”予以概括,但笔者不同意直接套用西方理论认定中国存在“教育不公平”的论述。因为我国社会实际与布氏提出“学校教育再生产社会阶层结构”观点之环境不同,有多项教育政策在切实保障着少数民族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当前在我国民族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障碍,并非 “文化再生产”的结构性阻力,而在于就业环节的阶段性困难。教育公平可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民族地区经多年教育扶贫,“起点”入学机会和“过程”教育质量已明显改善,而作为“结果”的就业环节亟待改善。以“就业优先”方针多渠道扩大少数民族就业,可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市场融入、巩固减贫成效和精准防控返贫,是助少数民族自主掌握教育“社会阶梯”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