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88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1222篇
劳动科学   65篇
民族学   7700篇
人才学   253篇
人口学   99篇
丛书文集   5392篇
理论方法论   819篇
综合类   12085篇
社会学   1126篇
统计学   307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763篇
  2015年   985篇
  2014年   2036篇
  2013年   1805篇
  2012年   2257篇
  2011年   2202篇
  2010年   1907篇
  2009年   1937篇
  2008年   2095篇
  2007年   1708篇
  2006年   1386篇
  2005年   1363篇
  2004年   1298篇
  2003年   1161篇
  2002年   880篇
  2001年   869篇
  2000年   620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同的国家、民族 ,法文化发展的历史及取向都各不相同 ,这就给不同的民族法文化打上了特定的印记。我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是其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法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本文从透视我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入手 ,阐述了由于道德取向而产生的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品格 ,分析了其产生的深层次背景 ,并就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资源在现实社会中的利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
文章通过对一位彝族妇女的个案分析,揭示了文化、阶级、性别是如何纠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强大的推拉力,迫使一些妇女进入和滞留于商业性性交易中的。  相似文献   
63.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最根本的落脚点。因而赢得了人民,确立了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地位。党在民族凝聚力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不但为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历史实践所证明,也为党带领人民建立、巩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所证明。而党在新世纪之初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政治宣言,必将进一步赢得和凝聚人民,进一步验证党在民族凝聚力系统中坚不可摧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4.
在北美殖民地时期 ,使用土地的人都必须向地主缴纳代役租。所谓“代役租”是不根据土地的市价而规定的固定地租 ,是封建关系的主要残余 ,是具有封建性质的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削方式。所以北美殖民地广大农民始终进行着反对代役租的斗争 ,而占地则是最重要的斗争方式。到 18世纪初 ,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已经把他们的政治和国家独立的问题提到了日程。到独立战争时 ,共同的地域和共同的语言已经形成 ,各殖民地间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利益已有一定的共同性 ,并出现了美利坚民族的共同文化 ,美利坚合众国最终形成了。  相似文献   
65.
冷战结束以来 ,世界民族问题在国际政治中上升到突出的地位 ,既有特定的时代动因 ,也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是内因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2004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有较突出的表现,发展迅速,形势喜人,进一步丰富和繁荣了我国多元一体民族大家庭的文学宝库。其总体发展态势依然强劲,中篇小说创作势头抢眼,长、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呈现平稳发展,诗歌创作保持旺盛势头,文学理论批评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相似文献   
67.
一、问题的提出 科举的社会流动是评估科举功能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科举学中的一大热点与公案。由于明代科举没有民族歧视或特权因素,且现存明代登科录资料较为完整,涵盖面也较广,使其成为研究科举社会流动的比较理想的对象,学术成果也较为突出。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著名美籍华裔学者何炳棣教授及其皇皇巨著——《中华帝国成功的阶梯——明清社会史》(以下简称《明清社会史》)。  相似文献   
6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奋斗目标,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9.
从民俗理论的实际提炼性与追求规范性、区域民族民俗描写研究之丰富性与精确性、田野考察之可学性与可操作性、民俗学研究之献身性与交心工程性四个方面来考察 ,王建章教授的《中国南楚民俗学》是区域民族描写民俗学的优秀著作。  相似文献   
70.
贫困山区大多是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区 ,要解决贫困山区的人口问题 ,就有必要弄清少数民族山区的人口发展情况。笔者通过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口发展的分析与研究 ,发现其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问题。因此 ,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步伐 ,就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