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50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534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涵义及主要贡献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我们当前提高劳动力素质,进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关于科学劳动的理论可以回答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价值创造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2.
空间OLAP 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决策支持系统中空间数据可视化应用趋势,研究基于空间数据仓库的一种决策分析 工具———在线分析处理,通过改进空间数据立方体的物化视图选择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更好地解决空间OLAP 响应时间延迟问题. 进而扩展空间OLAP 应用模型和模式,实现更加完备、灵活的空间OLAP 操作功能.  相似文献   
23.
24.
考察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需要区分物象化一般与生产关系的物象化、物化一般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需要区分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与竖立其上的拜物教观念。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是指生产关系表现为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是指物在特定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它作为物就具有的属性。资本的拜物教性质非常复杂,远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和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能够透彻地说明的。拜物教观念指的是一种把物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获得的规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属性的错认,它直接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而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有关。在拜物教观念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混淆了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抽象化、永恒化了。  相似文献   
25.
当韦伯将现代性的问题诊断为技术问题的时候,技术成为现当代哲学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者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成为梳理技术问题的一条线索。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发展对于现代性的审思和批判方面是有着卓越功绩的,然而,在对物化与技术之关系乃至对技术之本质的反思方面的缺失构成了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一道"硬伤",这同样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理论的缺失。在这一点上,技术现象学凭借对于技术之本质的积极探索而走在了他们的前列。  相似文献   
26.
《东岳论丛》2017,(1):117-122
人的存在方式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统一,当代社会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的存在呈现这样的变化:物化分化了人和物,只有以人的目的来衡量人,才能重建人与物的统一;人的基本行为原则,使人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人的存在状态呈现不确定性;人们的生活具两个向度:现实性和可能性,只有包含可能性的现实性才是有未来的现实性;虚拟世界占据了人的时间,但只有和现实世界相连才能被人拥有;当代社会,固定的“家”放不下变动的心,无论回家还是离家,人都在寻找心安之处。  相似文献   
27.
28.
罗默与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默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方面认为马克思的思想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彻底否定马克思剥削理论建立的基石——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一种基于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通过分析罗默剥削理论和马克思剥削理论在剥削存在的判断依据、剥削的源泉和目的、研究方法科学合理性以及剩余价值特殊表现形式四个方面的异同,指出罗默剥削理论既没有认识到剥削的本质,也没有充足理由驳倒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9.
论述"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的思想内涵,阐明二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需要,其本质是关于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未来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0.
《社科纵横》2017,(8):121-126
卢卡奇通过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而阐明自己的物化理论。其物化概念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人自己的活动、劳动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与人相对立,二是人与人的关系转化为物与物的关系。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普遍化不仅导致了物化意识结构的产生,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社会历史中普遍存在的二元对立。为扬弃二元对立,一些德国哲学家如康德、席勒、黑格尔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却未能走出二元对立的困境。卢卡奇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想克服物化,无产阶级就要实现这种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就要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