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404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961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互联网知识付费行业发展迅速,文章研究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知识付费行业内企业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知识付费平台商业模式。研究发现赋能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通过心理赋能、领导赋能和顾客赋能促进关键活动创新,从而形成平台型价值网络。研究揭示了企业从自媒体商业模式到知识付费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为知识付费行业内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2.
李立泉 《云梦学刊》2001,22(4):48-51
王安石变法具有三个特点,即重名轻实、重赋敛轻生产、重富国轻富民.它没有给百姓带来利益,相反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因此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73.
明蜀皇城、明远楼是成都几百年来的标志。但明皇城的主人及其臣属的生活工作状态和环境,却少见于文献。本文通过简介笔者从日本拍照回来的《献园睿制集》、《定园睿制集》、《怀园睿制集》、《惠园睿制集》,以及国内一直留存的《长春竞辰稿》五部传世文献,介绍五部文集的作者,尤其是蜀王中的三代贤王事迹,勾勒出"少城一曲浣花溪"的明蜀成都逐渐发展繁荣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74.
农民动员缺位和参与性不足的“最后一公里”困境是制约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项目制供给中的政府包揽代建模式内含着行政替代组织的实践逻辑,会由于基层村社组织的失语和脱嵌陷入动员困境,引发项目进村实践梗阻。“赋能型供给”的基层创新实践是对政府包揽代建模式的优化,实现了从“替代组织”到“赋能组织”的逻辑演变。地方政府能够在项目分类基础上,优化项目进村的建管制度,将小微项目下放到村社内部,由行政村和村民小组进行自主治理。“赋能型供给”是政府以村庄对项目的依赖性为基础,通过适度放权和有节制的行政干预,从资源、权力和规则三个层面,以属地化包干、约束型自主和制度化参与实践机制为基层村社组织进行综合赋能,使其成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联结中介和动员载体。通过重塑国家—基层村社组织—农民的互动结构,形成一个可以深入农村社会进行强动员的基层组织体系,有效化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公共品供给效率。“赋能型供给”创新实践为项目制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一个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75.
数字经济时代,公司在发展中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治理的新特征,公司数字化转型遵从“数据赋能——技术驱动——治理变革”的逻辑,促使传统的代理成本和信息鸿沟矛盾出现了缓解的可能。在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后,传统理论所依据的基础条件受到各种侵蚀,原理论已然不能周延诠释新的治理现象,数字技术等新要素介入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治理内部矛盾呈现方向变化,共享与协同成为今后公司治理的逻辑落脚点。面对变革,公司法在修订过程中有必要做出积极的回应,通过解释、调整或规范诸如网络投票、电子股东论坛和电子委托书征集等数字性创新行为,进而激发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热情,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为构建与时俱进的公司治理新范式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6.
姜子龙 《理论界》2008,(8):127-128
“雅”是唐代律赋的首要风格,唐代律赋批评体现出体制因素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密切联系。“以雅正为宗”的创作规范源自汉赋批评的“丽则”理论,进而成为涵盖唐代律赋风格的第一要义。唐代律赋之“雅”又可分为“庄雅”和“娟雅”两类风格范畴,同时在声律上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77.
《东京赋》“中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词典》里的词条“中畋”引唐张铣注《文选》,释为“在狩猎之中”。文章认为《汉语大词典》对引例的理解和词义的概括均有不妥,同时引例自身存在注释不当的缺陷,文章以《文选注》等有关古籍资料为依据,利用文字训诂和古书记载相互印证,对《东京赋》里的“中畋”词义进行探究,确认“中畋”非“在狩猎之中”义,而是“用于畋猎的良马、好马”。  相似文献   
78.
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独特的作品,它的主旨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言情说;寄托说;守礼与反礼说,等等。笔者却认为,《闲情赋》表达了作者的济世思想,以及这种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  相似文献   
79.
耶律阿保机作为契丹族一位杰出的首领,他能审时度势,创建契丹(辽)王朝;东征西讨,南攻北伐,开拓疆土;南进中原.行州县制,灭渤海国,建东丹国;崇尚儒学,以“仁义”治国;弭兵轻赋,与民休养生息;广揽汉人,尊重人才;番汉分治,强干弱支;以法治国.变易旧俗。在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0.
皇甫松评传     
皇甫松在晚唐文坛有一定影响,但现存有关生平的资料很少。其《大隐赋》可以看作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有理由把《大隐赋》当作逼视诗人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的第一手材料。皇甫松的词就题材风格看更接近民间词,是刘禹锡、白居易小令创作的延续,同时也是温韦同类题材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