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8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12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6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12篇
理论方法论   236篇
综合类   3665篇
社会学   26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小说对叙述者的选择是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复杂微妙的叙事学现象与问题,《孔乙己》无疑是这方面一个经典个案。关于《孔乙己》的叙述者究竟是谁,学界一向给予特别的关注和讨论,然而意见相异甚至相反。所以,孔乙己的故事究竞是由谁怎样叙述出来的问题,随着现代叙述学理论与方法的兴起,近年来并非偶然地成为《孔乙己》研究的一个焦点和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2.
陈染以个人写作的创作姿态,超性别意识的写作策略,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舞台上来抒写着来自其生命体验的女性仪式。她以女性立场关照女性生存困境及精神困境,并达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无处告别》是作家这一写作特色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73.
唐斌 《职业时空》2008,4(1):113-114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客观世界、身体经验、人类认知能力和生理基础等多种综合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对话语意义的理解涉及话语接受者的一个动态的心理认知过程。作为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认知语言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理论,合成空间理论(Space Blending Theory)从认知科学的视角解析了话语接受者在理解话语时所经历的心理轨迹和认知推理过程,因其强大的阐释力而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74.
说话者在描写客体事件、传达客观命题内容的同时,也要表达他个人的主观看法和态度,这部分内容称为情态(modality)。汉语的情态主要借助于语气词来表达,其中“吧”是一个表信疑之间“不确定”的情态语气词,可以用在陈述、疑问和祈使句中。作为话语缓和成分,“吧”的主要功能是削弱句子的肯定性口气。“吧”的所有用法都由“吧”的情态意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75.
中国女性的性别境遇主要由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时代环境所决定,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及其批评的产生和存在也有着其内在的文化动因。但是长期以来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基本上借助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话语而漠视中国本土的特殊文化语境。本文主要从本土历史文化的视角扫描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百年历程,从文学史纵向发展的梳理中关注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存土壤、特殊境遇,以便厘清中国女性文学的历史、现状以及前瞻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6.
刘祥安 《云梦学刊》2007,28(3):158-158
《中国现代文论家论》(庄锡华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8月第l版)是一本史论集,选取胡适、周作人、冯雪峰、邵荃麟、何其芳、胡风、周扬、毛泽东等八人,取个案研究方法,意不在史的流程与全面,也不限于理论、批评话语的考辩,却自有特色。  相似文献   
77.
章辉认为实践美学没有吸收西方新的人文科学知识而走向终结。但从西方20世纪现象存在主义、解释学、考古与系谱学、交往理论以及巴赫金的表述理论等对“话语”的张扬,表明实践美学提出的话语实践类型,不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而且能融入到后现代语境之中,并超越了后现代的话语理论,从而使实践美学成为一种现代美学潮流。  相似文献   
78.
张政法 《兰州学刊》2006,(12):192-194
本文从社会、传播、个人三个层面对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话语责任进行了探讨,并理析出了确立和承担话语责任的两个基点:立足于大众传播的性质和任务,立足于主体的认识和创造。文章认为,社会层面的责任承担,在为大众传播确定方向的同时,也为具体的有声语言创作确立了高远的目标;传播层面的话语责任是主体对大众传播作用具体化的认识;而在个体层面,话语责任则是指传播主体进行具体的语言创作、话语表达时所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79.
司马迁与汉代经学之间有着复杂关系。汉代经学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人政治观、经学历史观、经学伦理观等层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著述动机,集中反映出司马迁对汉代经学的整体性超越。  相似文献   
80.
全球化语境中的对话文化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永远朝向自我认同而存在的人的现实生活。由全球化凸现出来的文化冲突反映了人面对异质性存在而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它们在当今人类文化格局中所处地位的不同上,即西方文化处于权力话语地位,而中国传统文化却岌岌可危。文化对话不仅是人类共建一种异中求“和”的世界文化新格局的正确途径,而且是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在当代,建立对话的文化学已刻不容缓。建立对话的文化学不仅是一种普遍的对话范式在文化理论中的确立,而且要求我们在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展开对权力话语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