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陈燕 《学术探索》2009,(3):7-11
在我们提出马克思哲学的“人类学哲学”的理解范式之后,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一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是什么?找不到这一点,人类学哲学就无以立足。结论是:这种存在论基础是人的社会存在。这是包含人的自然存在、人的关系存在等等于一身的核心范畴。本文从人的存在开始,讨论了人的自然存在、关系存在与人的社会存在。认为它是马克思全部人类学哲学理论赖以出发的存在论基础,这就是说,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不是“物质”,不是“实践”,也不是“社会存在”,而是人的社会存在——人在物质生产和生产关系中的存在,在他所构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82.
马克思的生存论哲学是通过实践观来阐释的,在生存论视域中,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要观点有: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存在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能动的、批判的表现方式;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人应该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文学艺术的价值指向与人的审美生存和自由解放相一致。  相似文献   
8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初级阶段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多种社会意识并存,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性。  相似文献   
84.
中国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都经历了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跨越。卢卡奇把社会存在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从这种本体论出发讨论了审美(艺术)特性,但他的本体论没有给自然留下应有的位置,因而没有对自然美,对美的感性本质做出合理的说明。李泽厚把他的本体论叫做人类学本体论,并把审美与艺术置于人类本体之上。但是有关“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的二元设定,使它失去了内在的统一性,并最终导致了美与美学本身的解体。  相似文献   
85.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能动的反作用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可忽略的作用 。  相似文献   
86.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 ,但这并不足以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全部内容及实质。它的突破在于 ,运用社会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环境的关系 ,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从而使哲学本体论与社会历史观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7.
刘日明 《求是学刊》2005,32(3):33-38
近代法哲学的基础和本质是法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以“感性的活动”原则基础上的社会存在理论,颠覆了法的形而上学基础;继而马克思揭示了法的形而上学的秘密,这是马克思颠覆法的形而上学基础的继续和展开。马克思法的形而上学批判理论阐明了现代法权的辩证法,这对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8.
文化作为竞争力,必然要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关系所决定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实践共识共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促进社会文化变迁,重建社会文化伦理和文化秩序,重建和拓展文化公共广阔空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变革一切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创设和开拓自我价值增值和交换实现的制度平台,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的社会新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89.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责无旁贷要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融入党校教学培训的课堂。为了深入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提高党校教员在这一领域的教学科研水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于2014年1月10日召开了以"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为主题的小型研讨会,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委党校和广州市委党校的专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本刊现以笔谈的形式编辑部分专家在会上的发言,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一学术话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0.
考察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进行探索和重构的历程 ,指出他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价值取向是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经济决定论式的理解 ,其基本思路是以“历史”为基础 ,以“实践和辩证法”为中心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主体实践论的哲学 ,文章对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对他早年思想的超越及其理论贡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