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97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管理学   1179篇
劳动科学   56篇
民族学   401篇
人才学   300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5526篇
理论方法论   754篇
综合类   10468篇
社会学   1182篇
统计学   93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126篇
  2013年   999篇
  2012年   1126篇
  2011年   1336篇
  2010年   1246篇
  2009年   1198篇
  2008年   2162篇
  2007年   1607篇
  2006年   997篇
  2005年   1058篇
  2004年   885篇
  2003年   753篇
  2002年   739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在社会转型、信息量猛增、竞争激烈的当代中国,心理失衡、意义失落、焦虑、浮躁等负面心理不时在困扰着国人。如何获得人生的意义,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心理健康?这成为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这方面,遭遇故国败亡的大祸且身处穷乡僻壤的船山先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理论勇气,力挽狂澜,立志"纠风俗、正人心",致力于民族文化建设的千秋大业,呕心沥血,艰苦卓绝,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进一步发掘船山经历亲践实履而阐发和总结的安身立命智慧,将其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相结合,不仅能为中国人的心理保健、心理治疗提供营养,促进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将为全人类的健心疗心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计算机技术在病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意义、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探讨相关的应用措施,借此更好地提高病历档案管理质量,发挥出病历档案的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13.
《瓦尔登湖》(Walden)是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经典文学作品,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中国译者徐迟首先将其译入国内,译名为《瓦尔登湖》。此后不断出现译者和译本,《瓦尔登湖》一度重译,频繁出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重译《瓦尔登湖》的热潮,这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翻译界对《瓦尔登湖》汉译本的关注。通过将徐迟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新视角切入,对《瓦尔登湖》译文之美进行解构,分析其中作为变量的美学因子,以期为研究《瓦尔登湖》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4.
劳模是一种中国文化现象。劳模文化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根基,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表征和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时代表达,劳模文化亦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价值,为无产阶级获得劳动解放积累实践经验,表征社会主义劳动方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世界发展道路的指引。在当前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愈加稳健、劳动与劳动者地位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深入阐释劳模文化的世界历史价值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劳动精神、推动无产阶级劳动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萧红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描写萧红儿时跟随祖父学习《千家诗》的视角切入,探索萧红的诗歌与古典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萧红的诗歌创作带入新诗时代语境,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挖掘其诗歌的叠词美、意象美、色彩美、图式美等美学特色。从其诗歌中个人情感的弱势抒写、现实关怀的相对不足、高远境界的升华不足等方面,分析其诗歌存在的缺陷,考察其创作由诗歌转向小说、散文的内外之因,以及这一创作转向后她所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全面把握萧红创作的美学特色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语境下,公众的批判性、非理性以及话语失控等新的公共话语范式,给政府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及有效的舆情引导带来诸多噪音干扰。作为政府信息最外显、最关键的传播载体,政府话语所体现的噪音干扰主要表现为信息显性的话语符号冗余与隐性的传播意义阻塞。因此,各级政府要增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效果,一方面,要树立话语责任,提升官民良性沟通关系认知,有意识控制政府话语的冗余传递,避免突发情境下政府信息传播的误读损耗;另一方面,要善于构建官民话语共通的意义空间,不断扩大官民信息交流的话语公约数,重视政府信息传播中的"共情",进而提升政府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话语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张蕴艳(以下简称张):先生,我发现近年在您的王元化、朱光潜等学术史案研究中,不时提到"日丹诺夫"的名字,并冠之以"日丹诺夫主义"。您将此"理论模型"概括为一对"正负△":1.由所谓政治上的革命或进步→哲学上的唯物论→艺术上的现实主义,这三者构成"正△";2.由所谓政治上的反动或没落→哲学上的唯心论→艺术上的非现实主义乃至反现实主义,这三者构成"负△"。您是否认为日丹诺夫是1949年后中国文论建构绕不开的一个符号?又为何称之为"主义"?  相似文献   
18.
19.
蒋立业 《城市观察》2015,(4):172-178
田子坊作为一个城市空间,它的再生与开发实际上不过是空间的意义再建构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创造出的文化意义,符合了当前文化消费的符号逻辑。因而,在经历了空间意义转化为符号消费对象之后它完成了商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神经末梢,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终端"推动者和实践者。现阶段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新兴组织不断涌现与党组织作用削弱的不适应,"权力和资源缺失"与服务刚性增强的不适应,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与群众政治参与欠充分的不适应,群众诉求多样化与满足渠道单一的不适应,部分党员党性不强、意识淡化与始终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适应等问题。在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莱西会议精神"指导下,全面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上高度认识是前提,加强支部建设是核心,坚持法治、完善村民自治是重点,紧扣服务、创新制度是关键,统筹协调、综合配套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