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67篇
社会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俄罗斯的生态自然观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论文通过分析俄罗斯社会发展历程及相应时代的自然观念,总结当代俄罗斯生态自然观的最终形成及其特点,并概述在此思想基础上俄罗斯所实施的符合自身国情的自然资源保护政策,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中、日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 ,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氏族社会的各种宗教行为和神话都不是真正个人的东西 ,他们实际上是某种集体意识的表现。”1 因此 ,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文化的真正本性 ,神话是关键命脉所在。  中国和日本 ,作为隔海相邻的两个东亚民族 ,在其文化的史前时期 ,都曾经产生过丰富而美丽的神话 ,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中日神话各有其形成的本源 ,无论在内含气质或外观形态上 ,两者皆不尽相同。中国神话庄严而含蓄 ,洋溢着人与神斗争的色彩 ;日本神话勇武而外露 ,显示着…  相似文献   
63.
作为“被遗忘的思想家”的安藤昌益,创造出规模宏大的自然思想体系。而“自然”则是理解安藤昌益思想的关键。昌益所理解的自然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作为名词的“自然界”,而有其特殊的含义,其意义根据“自(运动的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文章通过分析其“自”的四重意义,从而达到对昌益自然观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64.
茶室是日本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是真正植根于日本民族的建筑,这不仅在于它独特的建筑型制,还体现在对空间中精神传达功能的孜孜追求。茶室它是与日本民族灵魂高度融合的建筑,这主要可以从自然观和禅意两个角度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65.
当前哲学界在辩证法问题上存在着“对立论”的流行话语,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从不赞成“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立的。对此,重返文本与勘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认定,在承认自在自然的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理解辩证法绝非“无人的视野”,马克思一直支持与赞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将此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作为思考的背景,树立本体论的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66.
威廉·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目标,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相对薄弱的生态意识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主要障碍。威廉·华兹华斯诗歌的重要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的自然观渗透着一种浓重的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威廉·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文章主要从诗歌的形式、内容、表达的感情方面,分析华兹华斯的诗歌要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描写"普通生活里的事情和情景"这一创作理念在<丁登寺旁>一诗中的体现.同时探讨华兹华斯在该诗中所反映的自然观的变化以及他的自然即上帝这一泛神论思想.  相似文献   
68.
《淮南子》兼综儒墨道法阴阳诸家,却以“道”为归,故其自然观在与先秦道家思想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明显具有理论的独创性。它一方面向我们敞开了一个万事万物各适其性、和谐流转的世界图景与生活画卷,另一方面,它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又证成了精神之维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为人类立足于自己的感性实践活动来追问存在的方式与意义提供了新的认识之维。  相似文献   
69.
中国古代文论传统的求"真"观念之所以呈现出节制性的特点,就在于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基于文言言说的高雅文化,文学主体是肩负主流意识形态宣教责任的、传承高雅文化的、参与现实政治的文人士大夫。因此,在传统的文学真实性观念中,"真"需要受到意识形态、高雅文化和政治正确性的制约。这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真实都能够毫无节制地进入文学书写。而明代以"真"论文学打破了这一节制性的写真实的文学观念。新的求"真"观念从文学主体、文学写作过程和文学之美以及文学本身的真实性判断等方面,均超出了传统的规约,而展现出颠覆性的特点。这种颠覆动摇了传统的高贵的、雅正的文学与世俗世界之间的界限,但也带来了文学真实与现实真实界限模糊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0.
在《老子》中 ,老子提出了宇宙生成论 ,并表现出对自然的偏爱 ,倘从中国古代思想家独特的思维方式 ,即以自然说明人文的特点 ,并具体结合老子哲学观念构建的基本方式来考察 ,老子的这种偏爱自然的倾向 ,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出老子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