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6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1016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178篇
人才学   208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5234篇
理论方法论   842篇
综合类   8661篇
社会学   969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503篇
  2014年   916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1016篇
  2011年   1071篇
  2010年   983篇
  2009年   1118篇
  2008年   1298篇
  2007年   1129篇
  2006年   1039篇
  2005年   878篇
  2004年   896篇
  2003年   854篇
  2002年   858篇
  2001年   678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屈原的祭事诗《九歌》具有深婉的人情美 ,其中的人与物、环境与神灵的关系和谐统一 ,展示了别具一格的自然美与瑰奇温情的神灵世界。而这种人情美的构筑 ,与春秋战国时代“以善为美”的道德伦理哲学及屈原“美政”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 ,《九歌》的永久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的形美、境美、事美 ,更在于其深层的“善美”。  相似文献   
32.
论学术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道德建设的机制是多种机制的整合。学术道德建设主要应形成学术道德教育培养机制、学术道德舆论引导机制和学术活动规范综合运行机制。这些机制的良性运行 ,才能促进学术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3.
科学技术成果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社会影响。作为科学技术成果的制造者———科学家对其成果理应承担道德责任 ,但如把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归于科学家 ,这是不公正也是不现实的。因此 ,必须对道德和责任的含义、道德责任的种类、道德责任的根据等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从而客观、公正地让科学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34.
关于当前"学术腐败"问题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腐败是发生在学术领域里以谋取名利为目的有意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当前学术腐败的产生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 ,更有深刻的社会道德根源 ,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学者道德的迷离和缺失。加强学风建设 ,根治学术腐败 ,是净化学术环境、推动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5.
中国家庭道德的困境表现为家庭道德评价的失范性,家庭道德选择的矛盾性和家庭道德调控的弱化。针对以上困境,我们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是:大力宣传家庭道德的意义与价值;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家庭道德规范;完善家庭道德调控机制,有效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困惑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学生道德认识的混乱和冲突、道德人格的分裂及其矛盾、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道德困惑及产生困惑的原因很多,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和道德观,优化大学生的道德环境,注重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7.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德育是相对滞后的,过去德育的意识形态性过于突出,且效果也不理想.德育最起码的要求是道德,要重视德育的文化内涵才能不断提高德育水平.必须坚持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主旋律,同时德育内容要适应日益国际化的中国对年轻一代素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8.
《红字》问世一个半世纪以来 ,中外评论界就其主题研究见解颇多。在探讨其主题的道德意义上 ,西方评论界较普遍地认为《红字》中宣扬的是人生来皆有罪的清教教义 ,小说的主题是论罪恶。本文探析了《红字》主题的道德意义 ,即《红字》主题思想的主旋律不是论罪恶 ,而是论人性 (包括善与恶 ) ,论道德行为 (包括德行与恶行 )。它不仅无情地揭露和鞭笞了人性和人类道德行为中的假恶丑 ,而且大力颂扬了人性和人类道德行为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39.
针对目前学界有关和舍文化的现代转生的讨论,本文在总结、借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转生的前提条件,即在和合文化中贯彻主体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并认为三者贯通,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和合文化现代转生的理论支架.  相似文献   
4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还包括整个社会生活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因而,要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