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70篇
  免费   3029篇
  国内免费   895篇
管理学   12789篇
劳动科学   928篇
民族学   2358篇
人才学   3228篇
人口学   279篇
丛书文集   30444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6729篇
综合类   71545篇
社会学   13482篇
统计学   1111篇
  2024年   514篇
  2023年   2060篇
  2022年   1682篇
  2021年   2713篇
  2020年   2873篇
  2019年   2772篇
  2018年   1229篇
  2017年   2363篇
  2016年   2850篇
  2015年   4678篇
  2014年   10036篇
  2013年   8280篇
  2012年   8793篇
  2011年   11755篇
  2010年   11785篇
  2009年   11800篇
  2008年   10920篇
  2007年   7878篇
  2006年   7030篇
  2005年   5756篇
  2004年   5515篇
  2003年   4874篇
  2002年   4191篇
  2001年   3707篇
  2000年   2710篇
  1999年   1215篇
  1998年   710篇
  1997年   580篇
  1996年   441篇
  1995年   320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93.
郑天挺在1923年至1934年间主要讲授世界人文地理和古代地理学,并刊出两部讲义:《古地理学要略》和《世界人文地理讲义》。同时,他是最早对《禹贡》进行全文释读的学者之一,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基本问题都有涉猎,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发展史上应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在西南联大期间,郑天挺一度以撰写《南诏书》为目标,研读西南史地书籍;采用以音证史的方法,撰写西藏史相关的论文,批驳当时国际上的有关谬说,显示出其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学术视野;积极参与云南地方史志事务,开展学术演讲,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即便在"文革"期间撰写丝绸之路的文章,他也坚持以史料为基础,针对国际学术界相关动向,提出新说。对郑天挺历史地理学方面成就的梳理,既有助于全面认识郑天挺的学术成就,也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95.
袁了凡(袁黄)以其《了凡四训》闻名于世,该书亦被当作训子家书。其实,了凡所作家训并非《了凡四训》,而是《训儿俗说》。作为王龙溪(王畿)的及门弟子,了凡在思想上是阳明后学的一分子,其人生轨迹属于典型的儒家士大夫,其日常修持及著述呈现三教汇通的思想特色。了凡家风淳朴,家学深厚,以儒为宗,兼收并蓄,强调道德主义,注重积德行善,具有出世情怀,对其人格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6.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但在受到外来思想影响时,一些人的三观逐渐产生偏差。针对以上现象进行研究,根据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特殊学生群体存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民办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究创造性思维从哪些角度作用于幼儿美术教育,如何应用创造性思维探究幼儿美术教育新方式,怎么应用美术教育活动提升幼儿创造性思维等问题,通过辩证性论述创造性思维与美术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从教师角度、幼儿角度解剖创造性思维对美术教育的作用,并提出应用创造性思维提升美术教育活动的策略,促进幼儿美术教育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98.
99.
信息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质进展的重要标准。新时代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站在信息化的视角下,从理论、实践、创新、价值四个维度去认识和把握。正确理解掌握这四个维度,对于在新时代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拉近与青少年之间的情感交流距离、提升青少年与国家的融合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比较成熟的对策机制和对策文,但理论界多年来对其缺乏深入的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成熟期的中国文论,对于对策人的才能、对策内容、对策文撰写的基本要求等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可以说是中国对策理论的早期建构。刘勰认为,对策之人既要通政务又要擅文才,必须是一个精通古今的通才;对策文在内容上要切中时务,提出切实可行的"治道"和"政术";对策文在行文上要以理服人,文辞质朴,不追求华藻丽辞。这些早期的对策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对策研究和对策文的撰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