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16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工学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其中,归因偏差是形成工学结合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工学结合学生的心理归因分析,查找工学结合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工学结合学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干预与矫正的化解对策,不仅对工学结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中国高职院校的深入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93.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并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 ,运用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活动 ,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理过程。因此 ,本文从智商、个性、归因理论、学生心境和年龄等因素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论述了心理规律运用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师范特色是高师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与其它高等教育进行竞争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却不甚了了.鉴于此,本文针对师范特色的基本内涵和形成归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5.
外语差生归因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 ,对我院 1999级英语补考学生进行归因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把外语考试未通过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等因素 ,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外语学习兴趣不大 ,绝大多数学生对学好外语持乐观态度。这些表面上互相矛盾的归因对于外语教师更好地了解差生 ,从而更有效地施教 ,改进自己的教学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6.
基于对774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探讨微信点赞的动机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网络社会交往视域中审视民众微信点赞的原因主要有“情感价值”和“工具理性”两个动机。内部特征因素中的性别、年龄和外部驱动因素、朋友圈人际关系、发布内容认可度对两种动机具有显著影响,但也有少数因素对两种动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7.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个体、不同类型的职业倦怠其产生原因各不相同,归结起来,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四个: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利的不均衡;高校教师职称评聘、业绩考核制度存在弊端;高校教师录用和选聘过程缺乏有力的人才测评以及社会对高校教师报赏的失衡。因此,缓解和克服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也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9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缩小城乡差距,振兴乡村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获得感。在经济新常态下,财产性收入作为收入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存在较大的可挖掘空间。探究当前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收入分配、土地制度、金融体系、农民意识方面的制约因素,对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要做出针对性的政策优化: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促农民增收、基于承包地和宅基地确权保护农民产权、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以培养农民投资理财意识,确保农民资产增值的制度性供给,为农民增收提供不竭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99.
本文运用归因理论,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素质出发,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动机,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0.
于晓宇  蒲馨莲 《管理科学》2018,31(4):103-119
  失败是多数创业活动的必然结果,创业者对创业失败的行为反应是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意义建构是一个嵌入式的社会化过程,文化是影响创业者意义建构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中国创业者对创业失败的行为反应可能有别于西方创业者。然而,已有关于创业失败的研究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对中国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的行为研究很少。此外,中国的相关研究主要是概念性研究,缺少质化或量化的证据。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国情景下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的行为反应的独特规律。         基于文化比较视角,使用中国创业失败的典型事例,采用扎根理论设计,以中国创业者对创业失败的归因、学习和后续决策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与欧美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对中西方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的行为差异进行分析并提供解释,提出中国式创业失败在归因、学习和后续决策方面的7个命题。         研究结果表明,与欧美创业者相比,中国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的总体归因倾向、内部归因倾向、外部归因倾向、学习内容、学习导向和后续创业意向等方面存在独特规律;文化是创业者在创业失败之后行为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文化维度的具体取向会对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的行为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结果增强了对中国创业者如何对创业失败归因、如何从创业失败中学习以及在创业失败之后倾向选择坚持还是放弃这3个问题的认识,为中国本土化的创业失败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强调了文化在创业失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和拓展了创业失败归因、学习和后续决策的相关理论,为未来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路。研究结论为创业者管理失败、推动创业教育改革、营造更有利于连环创业的制度环境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