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38篇
  免费   2313篇
  国内免费   476篇
管理学   11094篇
劳动科学   1257篇
民族学   2990篇
人才学   2004篇
人口学   1281篇
丛书文集   24649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6759篇
综合类   42379篇
社会学   10237篇
统计学   2375篇
  2024年   380篇
  2023年   1605篇
  2022年   1069篇
  2021年   1755篇
  2020年   1753篇
  2019年   1750篇
  2018年   860篇
  2017年   1569篇
  2016年   2069篇
  2015年   3305篇
  2014年   7512篇
  2013年   6331篇
  2012年   7761篇
  2011年   8757篇
  2010年   7635篇
  2009年   7717篇
  2008年   9224篇
  2007年   6681篇
  2006年   5721篇
  2005年   5255篇
  2004年   3772篇
  2003年   3150篇
  2002年   2660篇
  2001年   2372篇
  2000年   1842篇
  1999年   783篇
  1998年   480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社会治理”作为党的新兴执政理念,倡导“多元共治”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伴随社会治理理念的持续发酵,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成为基层政府不断探索求新的试验田。在基层,社区居民、村落居民各自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协商讨论中,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协商形式,为营造基层协商空间提供了制度化参与平台;但介于许多协商形式是长期制度实践的结果,其在程序化方面尚未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加之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在参与协商的过程中受传统“权威性自治”思维的支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压缩了基层协商讨论的自治空间。因此,优化基层民主协商形式,维护并开拓基层协商空间,成为基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2.
一"多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也译作"多元系统论")[1]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就在其著作中提及并不断完善的理论。该理论以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为基础,认为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都是一个开放式的多系统(Polysystem),即一个系统网(Network of Systems),包括具体与抽象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现象里  相似文献   
23.
道家的社会和谐理念是自然型的,与儒家的伦理型和谐理念形成了对比。但从比较的视角来看,道家与儒家的社会和谐理念在忠信、贵和、民本、风俗淳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直接相通的。道家主张的自发式秩序、柔性秩序、生态文明与儒家所体现的教化性命令式秩序、刚性秩序、礼乐文明相反而相成,形成互补性结构,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和现代化空间。  相似文献   
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获得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而社会结构却明显滞后于经济结构,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结构基本呈现亚稳态特征。当今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优化调整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5.
谭秀  曾群华 《城市观察》2015,(5):173-182
本文旨在通过对湘潭市流动人口的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法所获得的资料,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总结出湘潭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研究对象是流入到湘潭市的人口,主要以农民工群体为主。以湘潭市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政府在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6.
了解城市青年对社会群体间冲突的感知,并找到产生这种冲突意识的根源,对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公平感是影响城市青年社会冲突意识的重要因素,以往学者未关注的信任因素也对冲突意识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政治信任"和"一般人际信任"因子,所以,对政府权威机构的信任和社会一般他人的信任都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青年社会冲突意识。  相似文献   
27.
[提要]涉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以特殊预防、社会控制和修复关系等理念为制度着眼点,蕴含着人文主义的善治观,可有针对性地矫治涉罪未成年人并回归社会,可有效控制涉罪未成年人的羁押率与重犯率。然而,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可窥见,司法实务中社区矫正存在着矫正主体不明与矫正举措单一,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矫正项目与矫正组织,以及缺乏相应的惩罚性措施与配套性机制等问题。针对践行障碍,有必要走社区矫正的善治之路,明确矫正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矫正内容的实质化,建构全面、科学、专业化的矫正项目和风险评估体系,设立递进式惩罚性措施以及完善基础性设施等,逐步实现社区矫正从“技术性改良”走向“制度性变革”。  相似文献   
28.
我国拥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我国特色的中华文化。在美术设计中,传统文化是美术设计创造的源泉,同时,将传统文化通过美术设计展现出来,是美术设计的创新表现。因此,美术设计要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本文以我国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为论述核心,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着重阐述了美术设计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9.
商末周初楚国始立,由于生产力低下,青铜器的发展尚未成熟。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地域的扩张,楚国逐步统占了南方。通过文化上的融合,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楚系青铜器。在淅川下寺二号墓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楚国铜器,造型独具一格,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受西周几何纹饰的影响,楚系青铜纹饰依从了周人纹饰的规矩排列,却在纹样上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浮雕、镂雕、镶嵌、铸镶等纹饰的工艺制法,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上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0.
研究"小农"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代农民的行为,在中国传统农村的小农经济正处于新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下,笔者希望在这一背景下重释中国的"小农"传统,以供与学界共同交流。笔者通过对广西甘甲村的实地调查,结合个案访谈所得资料作为支撑,试图重新解读当代的"小农"。社会发展至今,中国的"小农"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结合笔者长期对农村实际的了解,以及对广西甘甲村的实地调查。笔者试图将当代"小农"归纳为:一、自给自足且相对保守的小农传统;二、趋利避害且具有创新能力的时代精神;三、相对独立且具有合作意识的"小农"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