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3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22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75篇
社会学   109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最新资讯     
《四川省情》2009,(6):5-5
5月份我国进口钢材165万吨;国土部严防农村土地大量流入城市;1-4月纺织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1亿元;《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2009年1—5月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7634.9亿美元。  相似文献   
42.
作为成都市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县之一的温江区,200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3.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年,不短的一段时光;30年,转瞬即逝的一段日子.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只有几个有限的30年.而在漫浸历史长河中,区区3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过去的30年,对中国是极具非凡意义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对发展观熟悉的最高境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灵魂.本文结合土地管理和<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实际,通过对土地制度的变迁分析论证,对以后的农村土地发展谈点构想.  相似文献   
44.
二.关于2009年的形势与任务 2009年是我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之年,又是我省经济止滑提速、爬坡上行、扩大投资、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4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实际上是在肯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仟制为丰体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要求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46.
现代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三次伟大变革,其基本成果就是现行农村土地制度;这一制度关系国之根本并具有其基本合理性,但也存在某些严重缺陷,应当以高度慎重的态度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完善。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农村土地制度严重缺陷的首要根源,应当坚决摒弃。  相似文献   
47.
《领导决策信息》2010,(36):23-23
在广大农村.由于一部分农民视土地为命根子等原因.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遇到了阻力。有鉴于此.河南项城市巧妙地避开这些阻力.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服务公司这一中介组织.使农民乐意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中来。  相似文献   
48.
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步骤,李克强总理曾在201 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南溪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留待改进和研究.  相似文献   
49.
徐婷婷 《现代交际》2014,(9):139-140
本文以淄博市为例,分析了当前淄博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待为全国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程琳 《理论界》2013,(2):111-113
我国农村土地纠纷由于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针对农村土地纠纷的解决过程中,现有的非诉纠纷解决方式如和解、调解及仲裁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突显了其相对于诉讼方式的优越之处。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各行其道、有失协调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现有的非诉纠纷解决方式进行整合和优化,并使之互相补充,从而促成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整体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