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英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历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移情"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移情"被正式引入英国历史教育领域的背景及其成为改革焦点的原因,为我国方兴未艾的历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明末佛教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其一,明中后期宗教政策对佛教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其二,“心学”的流行,刺激并带动了明末佛教的复兴;其三,明末天主教和罗教的盛行,促进了佛教对自身的反思;其四,明末佛教复兴内因在于求变之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3.
本文简述了期刊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制的期刊理论发展的四种因素。说明期刊这种文献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揭示出五四运动伟大的精神实质 ,阐述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 ,五四运动更给当代人以深刻的启示 ,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5.
诗歌的继承关系不仅是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的继承,同时也包括内容的继承.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了陇右、河西和湟水流域,收复河湟是中唐爱国诗人的重要题材.靖康之变,南宋失去淮河以北广大领土,收复中原是南宋爱国诗的重要内容之一,南宋诗人借鉴唐人,继承和发展了爱国诗词。  相似文献   
76.
由习语、谚语来看中英民族文化底蕴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习语、谚语,是特定区域的人们对日常生产生活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一般精炼短小、富有哲理,极具民族文化特色。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宗教和情趣的角度来探讨各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有助于对习语、谚语的精确理解和把握,有助于语言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77.
纵观西方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作为西方管理思想史上两大重要理论流派,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管理的基本问题,其意义不可小觑。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大理论之间的流变过程,本文将对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中具有开篇意义的两大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到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做出详细的梳理及评析,以期对现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及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王启峰  寇诏 《源流》2011,(23):90-91
《建党伟业》作者:张珊珍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4月内容简介《建党伟业》一书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置于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围绕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展开历史叙述,生动饱满地描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背景和共产党人创立中国共产党前后的救国救亡之路,以寻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精神之源。书中,作者凭借良好的史学功底和独特的写作视角,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风起云涌的革命思潮,让人读起来荡气回肠。而这些人物的境遇,折射出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曲折过程,以及处于大动荡时代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动与抗争。  相似文献   
79.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既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又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方法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运动的实践及经验和“九·一八”事变以来文化界关于建设新文化的思想是其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80.
游兆和 《学术研究》2007,1(8):26-31
断言"马克思不是‘哲学终结论者’"缺乏历史与逻辑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哲学终结"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实证科学思潮的兴起与德国古典思辨哲学的终结,由此"哲学终结"也就具有"思辨哲学"与"全部哲学"终结的双重含义,而"哲学"最终将"消失"在"实证科学"之中则是其最一般的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终结"两重含义的不同表述,体现了其哲学终结思想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