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1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13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21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68篇
理论方法论   256篇
综合类   2741篇
社会学   156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理论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华文明性格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儒家提倡的“礼治”、“德治”、“人治”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时至今日,这些观点仍然影响着我们。  相似文献   
992.
卷首语     
儒学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的重大贡献毋需赘言。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即是"儒家神话新探",所刊发的两篇文章,一是叶舒宪《儒家神话的再认识》,一是唐启翠《體与禮:佩玉践形与儒家神话礼仪》。叶文是从神话概念的反思入手,论述神话和信仰在发生学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示更新现代中国学术中的神话观,使之从民间文学的狭小范围中释放出来,还原为文明发生的原型编码及体现文化基因的神圣叙事。在此  相似文献   
993.
一些当代中国的艺术作品与事件,已经从艺术的内里开始流失与变质.如果我们尝试着从最初的地方去找到答案和归宿,那么,原始艺术一方面将自身的意识蕴含其中,另一方面则自始至终将自身与象征天地灵气的外界生灵与器物联系在一起,以此来达到并维持内心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这无疑可以给予中国当代艺术以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4.
儒家伦理影响下的汉代民间信仰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之前,民间信仰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崇拜以及对某些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的信仰.西汉中期后,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儒家伦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对基层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民间信仰的变化,便是这种影响的突出表现:一方面是以儒出仕的官吏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另一方面是世俗忠孝传说故事和孝感动天信仰的流播.可以说,符合儒家忠孝伦理的神灵成为西汉中期以后民间信仰的新的对象,这是不同于以往民间信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95.
一种文化的形成与一定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相联系,同时也与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试从自然基础、原始宗教的形成,以及原始政治经济制度的形成三方面对比分析中西文化的起源,为今后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从唐律中德法关系的几方面特点来看,唐律虽然也强调"孝亲",但终以"公法"优先于"私德",以"忠君"优先于"孝亲";唐律中"刑罚"的目的着眼于外在行为的调控,而不是道德"教化";唐律强调为子、为臣要"顺上",强调对"人"的服从,而不是"从道"、"从义"。唐律的所有这些特点都是一种"改造"了的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99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加强地区性合作显得极为重要。中国和日本同是亚洲东部的两个古老国家,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约在距今两千多年前就建立了交往关系。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地缘与文化密切相关,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进入21世纪,中日两国的关系出现了忽冷忽热的局面,如果从具有共同的儒家文化背景考量,两国关系的和谐构建与发展便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可行性与可能性,这对于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促进人类和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献祭在古代对于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都是头等重要的事情,祭祀文化也是先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深远的影响。通过解读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先秦文学,可以对先秦文学中所包含的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和信仰加以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9.
《山海经》充斥着上古先民的良好企盼和生存理想,描述中具有明显的是非善恶倾向,折射出上古先民的道德审美情趣,书中描述的禁忌、祭祀仪式等折射出上古先民属人社会秩序调整的规范要求。由此可以认定,原始伦理在《山海经》所述的上古时期已经形成,但并没有呈现出明确的文化形态,究其原因,应该是生产劳动水平、先民意识水平和当时的社会关系等多种历史前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盛唐描写《霓裳羽衣曲》的诗作极少.中晚唐约有六十多首,不少知名诗人参与过此类作品的创作.中晚唐诗人以它来审视盛唐历史的兴与衰,或将之视为太平乐来赞美,或将之视为乱雅的俗乐来批判.中晚唐诗人们还描写此曲在当时的发展状况,写它在民间宴会特别是家庭宴会上的活跃、规模的缩小以及形式的多样.由《霓裳羽衣曲》在唐诗中的书写梳理可知,其诗歌史价值主要有二:一、《霓裳羽衣曲》虽然是盛唐名曲,但是在中唐时才被融入诗歌创作,这除了跟中唐诗人们的努力相关,更与它此时从宫廷向民间的扩散历史密不可分,故而探索唐诗中丰富的音乐文化现象时,应当基于音乐文化的细致梳理,唯此才会丰富厚实、科学客观且令人信服.二、面对盛唐这首著名的乐曲,中晚唐诗人并不囿于传统儒家"重雅轻俗"音乐思想,而是扎根生活积极创新,将之塑造成太平盛世和美好生活的典型意象,此后这也被诸多的文艺样式所继承和吸收,这是诗歌在唐代乃至后世焕发活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