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186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418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71.
元代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统一的中央王朝,其间民族文化交融非常活跃,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在当时民族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元杂剧与唐传奇对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反映即有所不同。元杂剧对才子佳人爱情的描写等,反映了当时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关于爱情婚姻方面的崇尚自然、较少束缚;当时比较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及其对封建礼教的强力冲击等,均对元杂剧之爱情婚姻剧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公关世界》2015,(2):110-111
砚石如同自然山水一般,它有它的圭角,你在审美时顺应它的圭角,就会形成自然天趣,把人工和天工完美结合,做到鬼斧神工。胡雍老师将从砚雕专业角度、砚文化审美视角阐述歙砚的无穷魅力。为何钟情于看起来比较素雅、波澜不惊的素工砚台?素工砚看起来确实有点"波澜不惊",但在我眼里它们却是不可多得的极简主义精品。众所周知,歙砚的选料要求十分严格。歙砚所选石材要有一定的厚度、细度、硬度。采下来的石料不等于都能制砚,还要经过挑选。按照规格、形状、工艺要求进行取料,然后  相似文献   
73.
晚唐诗人陆龟蒙诗歌艺术上较成功的是五七言绝句,尤其是那些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写隐逸情调的七绝,流露出鄙薄名利、清净淡泊的情思和境界,形成江湖隐逸诗风.另外,他还有一批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不满,并且对统治者进行了大胆、泼辣的讽刺与谴责的诗歌.这部分诗歌创作继承了儒家实用的功利主义文学观的主流传统,强调文学要服务于社会政治,批判现实.  相似文献   
74.
杨坚 《船山学刊》1991,(1):186-196
《船山全书》第十二册共收船山子部著述八种,其中《张子正蒙注》及《噩梦》两种均以船山手书作底本,实为此册之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75.
沈云波 《兰州学刊》2007,(11):15-17
张载哲学之出现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尤其是在天道观方面.这种哲学史上独特的天道观在张载晚年的著作《正蒙》中得到了集中的阐述.文章以一种论证的形式重新陈述张载哲学之天道观,并把其中隐含但却没有直白的思想显明.这样一种陈述之所以可能也正因为《正蒙》一书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76.
根据国际私法课程内容,对该案例进行整理,然后做出全面的教学解析,涉及到有关涉外民事案件的程序和法律适用两方面的内容.在程序方面包括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和诉讼参加人,重点解析围绕该案发生的一事两诉和一事再理现象,以及婚姻关系之外的他人的无法律关系第三者身份和诉讼第三人资格.在法律适用方面主要包括本问题与先决问题的法律适用、因法律规避而导致的对外国法的排除以及仿照犯罪构成重新解析法律规避的构成等.  相似文献   
77.
船山心论     
在船山哲学研究中,不少学者注意到他的思想曾受到传统心学的影响,但缺乏对其心论的全面深入的考察。本文认为,船山对理学核心范畴之一的心也作了深刻论述,他的心论,重在发掘心范畴认识论方面的意义,在本体论上坚持气决定心的立场,继承与发展了传统心论。  相似文献   
78.
《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是一部从文本解释学视角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力作。首先,作者溯源求本:十分认真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精心解读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同时在对文本进行精耕细作中,洞观底蕴———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思想与方法论上的异质性和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构架;其次,甄别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思想理路与文本“症候”,建构全新深度解读研究范式,把握他们思想的理论逻辑、言说者的语境、理论旨趣和面对的“问题式”;再者,超越了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典文本具有“在手状态”的现成性,进而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蕴涵的多重思维向度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79.
和谐社会与制度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一种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互助、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等多方面内容的关系体系,这些关系有各自独立的特性,又彼此不可分割.要使这些关系发展巩固下来,必须依靠制度,要使这些关系构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形成协调的亦即和谐的社会,与之相关联并制约这些关系的制度本身也必须协调.制度协调是和谐社会的诉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80.
文章论证了二《思》的创作时间与《离骚》相距不远,且二《思》早于《离骚》。“思美人”与“求女”实际上是同一意象体系,两者的喻意应是相同的。从取喻缘起,所求对象和结果三个方面看,二《思》所思的“美人”均喻指君王。因此,与二《思》内容紧密相联的《离骚》中“求女”的喻意,理应紧承“思美人”的喻意,即喻为求合于君,而非“求贤”或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