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4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在朱子哲学中,"人心"指人的感觉与需求,"人心"之合乎性理的状态即为"道心"."人欲"的真实含义是"私欲","人心"不是"人欲"."人心"是"通孔","道心"或"天理"乃"人心"向上提升一层的结果,"人欲"乃"人心"向下坠落的结果."天理""人欲"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是在"人心"的基础上分化的.  相似文献   
12.
韩作珍 《社科纵横》2006,21(3):86-87
天理与人欲关系,即伦理道德规范与人们物质生活欲望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外伦理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长期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理欲观的历史考察,揭示了在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今日社会如何正确处理天理和人欲的辩证关系,这对社会经济和道德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觉与思维     
从现代哲学的知识形态出发,本文作者在认识论方面对二程哲学进行专题研究,重点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认识路线差异.心之明觉与心之思维作为心之智性两个方面的开展,一直一曲,一合一分,在认识天理的方式上,明道重心之明觉,伊川重心之思维,由此而建构各自的认识论.从目前整理完毕的文献资料看,明道的认识论比较自我圆成,而伊川的认识论存有自我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春秋学仰承中晚唐以来的新学风,舍传求经,引领宋学兴起。首先,史家的史著中大量注入尊王为核心的《春秋》精神,经、史趋于合流。其次,史家以表彰《春秋》尊王之旨为职志,赋予史学以强烈的政治功利主义色彩。第三,史家以《春秋》大义绳历代群史,司马迁改编年为纪传,刘知V作《史通》疑古惑经,皆受到激烈抨击。第四,《春秋》义例被奉为史家极则。史家发挥所谓春王正月之义,厘定年序,为宋廷争正统;效《春秋》书法,严格义例,彰显尊王之旨,严责臣节以重教化。第五,宋代春秋学家突出强调《春秋》的尊王理念而少讲攘夷,高唱尊王,鞭挞一切僭上乱名之举,造成舆论压力。史家皈依天理,共同推动史学走向理学化。  相似文献   
15.
有元一代,自由奔放的草原文化与依礼而行的儒家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并由此带来了社会道德规范领域内前所未有的变化。杂剧作为元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自然会受其浸染,在审美内涵上表现出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对传统婚姻爱情观念的背离,对天理君权的大胆质疑,与传统抑商思想相背离的商业观念。  相似文献   
16.
张永路 《船山学刊》2014,(4):117-121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中,理学时期无疑属于理论思维的高峰期。尽管理学的思辨性与形上性非常重要,但其理论指向无一不在生活世界中,无论是程朱学的"天理",还是阳明学的"良知",莫不如此。理学的这种生活面向不仅体现在各种学说的理论体系中,还体现在众多理学家将理论导入日常生活的不懈努力中。正是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和用力,书院中的思辨和讨论最终落实在了日常生活中,理学也由一种理论思维形态成为主导社会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二程思想倾向之异。程颢主德,追求超越的宇宙人生之道德价值。程颐侧重主知的格物致知,把握事物现象中之必然性。二程的天理(理)既是宇宙中人与物本身皆内在具有的超越的道德性的绝对,又是天地间事物本身客观的自然规律之理。大程的识仁倾向前者,小程的格物注重于后者。文章认为周敦颐、张载、程颢、胡宏等人的性说是性善论的一种,张载有明显的虚、气二元倾向,对《粹言》的编者为谁,及张载和程颐的语录中分别混杂有对方语录等问题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关于法的思想体系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从法的来源看,阳明之法属于神意法和父权法的混合;在法的内涵上,阳明之法体现和维护的是等级秩序;在法的功能上,阳明强调法立事行、抑强扶弱;在执法上,阳明强调执法公正;关于法的局限,阳明指出,所托非人则法律废弛,法律严苛则适得其反,要情法结合。阳明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思想的特色,具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先秦以来,"天"一直是一个意蕴丰富的词,它沿着"天谴""天理""公理"的发展路径主宰着中国社会。宋明时期的"天理观"重塑了天的内涵,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法律思想。然而历史的目的不外乎"经世致用"和"自我认知",而前者又以后者为基础。文章以历史目的论为视角,探索性地分析"天理"与道德、自然法、公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系统的展示"天理"对宋明法律的思想、规范及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