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布依族传统文化精神是在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山水田园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稻作农耕生活,形成了布依人独具个性的稻作农耕文明,这种具有明显山水精神和田园韵味的农耕文明,又使其文化内容无不体现出对自然的礼敬和对人的尊重。布依族传统文化重点体现在天人合一的交响、人神亲和的乐章、山与水的协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2.
布依族是一个喜歌的民族,口耳相传留下来的古老民歌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传唱,作为布依族重要特征的家庭手工纺织活动也在民歌中得以充分体现.布依族纺织民歌记载了哪些与纺织相关的内容,传达出布依族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价值理念,如何发挥布依族纺织民歌的当代价值,是本文想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23.
布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这些神话比较有系统地反映了远古社会布依族先民的宇宙观和美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记录了远古社会布依先民的生活状况,是布依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在民族研究者们的各种论述中,对布依族神话的分类都不是很明晰。为此,笔者尝试从神话内容上对布依族神话进行一个简要的分类,以期能对布依学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启发和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布依族历史上没有全民信仰的宗教,进入阶级社会后,多数地区信仰一种在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准人为宗教——摩教,并有自己的宗教典籍,记录布依族典籍的文字符号称为“布依族古文字”.其研究历史不长,文章从记录典籍的文字符号的类型、名称、造字方法三个方面分析其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5.
尹汕 《百姓生活》2011,(10):62-63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荔波樟江风景区。这里喀斯特地貌十分典型,呈现出峰峦叠嶂的喀斯特峰丛奇特景观。尤其是被誉为“黔南九寨沟”的大七孔风景区和小七孔风景区,山水雄奇秀丽,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6.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在2.6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着410万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毛南族为主的30多个少数民族同胞。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里还有100万贫困人口正在艰难地实施国家扶贫攻坚计划,"多生一人,返贫一户"的事情在不时发生。因此,如何破解"少边山穷"人口计生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7.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睛隆县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的一些乡镇是布依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其居住的环境相对于其他的布依族地区而言比较偏僻,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习惯法规范,主要表现为民间纠纷调解制度和婚姻习惯法制度。  相似文献   
28.
布依族古歌作为布依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布依族绵延持续的文化根脉,她传承了布依族历史,寄托着布依族人民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先民在传统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艺术结晶,先民们的"创作"不可能不被打上时代烙印,这一"烙印"就是古歌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实践活动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古歌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必然有其特定的自然、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9.
在珠江源头的黄泥河右岸,世代生活着一个自称"布依"的族群。他们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族群认同等方面几乎完全相同,但在民族识别中却分别被识别为水族、布依族和壮族。究其原因,这与民族识别标准、民族识别方式以及对族群自称和族群认同缺乏科学认识有直接的关系。从心理人类学的角度看,族群自称是族群认同的外在标志,而族群认同则是族群自称的内在依据,因此,族群认同可以替代"共同心理素质"并成为民族识别的一项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0.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通州镇党振村岩井组,生活着一对年龄相加已经215岁的夫妻。不久前,他们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认定为我国目前健在的最长寿百岁夫妻。丈夫名叫杨胜忠,109岁,妻子名叫金继芬,10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