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我国的刑法典中,以报应刑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条文随处可见。在宣告刑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对刑罚执行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不能为了报应犯罪人的恶行,而放纵刑罚的执行行为超越报应的边界。因此,必须将刑罚的执行限制在正义的边界、人权的边界和秩序的边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2.
从小说因果思想的审美内涵和叙事结构模式两方面对《太平广记》"报应"类展开主题学视角下的探讨。"报应"类因果思想的审美内涵体现在故事文本中主要有两点:一是故事传达的大众化因果观念;二是因果主题体现的作者个人情感心理和引发读者美感兴趣的艺术特质。"报应"类叙事结构主要有两种:入冥结构和某人被杀而变鬼复仇的结构。"报应"类还未形成完全成熟的因果叙事结构,大部分小说事件的因果关联需要通过联想来进一步完成,但也有少量篇目在"传奇性"中较好地融入了因果思维。"报应"类因果叙事的结构模式为后世提供了小说文本艺术思维的组合经验。其类目的设置已初具小说主题学意识。  相似文献   
103.
刑罚目的理论在刑罚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现代刑罚目的理论在逻辑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有必要予以修正.刑罚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实现对已然犯罪的报应,也不是通过一般预防作用于社会公众,而是在维持罪刑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特殊预防.罪刑关系原则是根据已然的犯罪行为奠定刑罚质的基础,特殊预防是基于行为人犯罪后的表现对刑罚进行量的调整和补充.二者统一于刑罚目的体系中,贯彻于立法、司法以及执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4.
死刑的存废之争由来已久,它作为一种刑罚方法已在人类社会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每一种刑罚方法的存在与废除都有它自身固有的价值,本文以对死刑的正价值与副价值的考量为内容对死刑的存在提出否定观点,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家主导价值与现行刑法条文中的死刑罪名探讨了我国死刑废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5.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略述(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主要分为古典学派(旧派)和近代学派(新派)。古典学派最早系统阐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该学派认为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意志自由,刑事责任本质上是一种道义责任;在刑罚论方面,早期古典学派有学者主张目的刑论,但大多数古典学派学者主张报应刑论。近代学派对犯罪原因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该派认为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行为人的反社会人格;基于社会责任论,近代学派反对报应刑论,主张目的刑论,认为刑罚目的在于防止再犯、防卫社会;近代学派在保安处分和刑事政策研究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就意志是否自由、个人本位还是社会本位、刑事责任本质为何、在犯罪认定上应当坚持客观主义还是主观主义、刑罚根据是什么等领域展开了长期论战。论战结果是两派在责任论、刑罚论等多方面走向融合。两派论战还促进了后期古典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二战以后,西方刑法学者通过对法西斯刑法思想的清算和以往刑法思想的反思,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刑法理论。  相似文献   
106.
对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题辞“伸冤在我 ,我必报应”做了全面论述。第一部分追溯题辞的来源 ,提出作家托尔斯泰宗教道德的渊源 ;第二部分论述了题辞对整部小说的切入 ;第三部分论述了托尔斯泰后期创作批判热情与宗教道德观念的同时提升。  相似文献   
107.
以衡平和修复为核心思想的恢复性司法在加强被害人保护、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有着传统司法所不及的优势,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与做法,也对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宋话本是中国白话小说繁荣的一个契机。话本在形式和内容上和佛教化有密切关系。话本在形式上承袭了佛教变的形式;内容上以佛教的因缘观和报应观为主要内容和结构模式。宋话本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明清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9.
刑罚的制定、适用、执行,既考虑报应性规定,又考虑功利性规定。当两者出现冲突时,功利应让位于报应。自首属于量刑情节,对其适用自然不应当违背刑罚的根据这一根本前提。在对具备自首情节的罪犯量刑时如果不能做到兼顾两者时,只有功利让步于报应,对自首情节不予从宽处罚,以实现量刑公正。  相似文献   
110.
谢萍 《天府新论》2010,(5):77-79,98
正义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自然情感,这种情感是人判断事物曲直的一个基本依据。刑罚作为一种害恶,同时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天然地具备正义性。现代刑罚理论有着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作为刑罚发生的根据的正义价值取向一直以来始终是刑罚的基本属性,同时,报应主义的刑罚思想也一直是刑罚的基本格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