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90篇
社会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时光  七月果 《现代妇女》2008,(12):16-18
血脉真是万分神奇。看着者来寨子里的人,她觉得熟悉而又亲切,这些高个子蓝眼睛的村民,真的跟自己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亲情吗?——题记  相似文献   
32.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好人难寻》展现了一幅在道德上失去标准而急需上帝救赎的群体人物画像。从道德缺失的角度出发,剖析了老祖母、儿子贝雷、贝雷的妻子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的道德缺陷,以此来体现社会家庭的一个缩影和奥康纳对当时社会人们道德缺失的批判。针对一家人的道德缺失,奥康纳以暴力的手段引起读者的震惊,从而唤醒人们的宗教意识,旨在通过暴力的手段使老祖母一家获得上帝的救赎。  相似文献   
33.
在技术统治一切的贫困时代,海德格尔试图通过艺术和诗对存在的本真道,说来重建人类失去的精神家园,为无家可归的现代人指明一条返乡之途。诗性救赎为沉沦于技术时代之困境,渴望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人类,构建起了一个心灵和精神的栖居地。然而,作为一种理想化的救世策略,诗性救赎的审美鸟托邦性质和神秘主义色彩也显露无遗。社会历史性维度的缺失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悖论,注定了诗性语言难以作为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艺术和诗也无法真正担当救赎的时代重任。就其根本而言,只有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活动,始终才是人类通达诗意栖居之家园的切实可行之途径。  相似文献   
34.
死亡重击下的生命承担与温情救赎——余华《活着》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着》是余华创作转型后第一部描写温情对死亡和苦难的救赎的长篇小说,接踵而至的亲人死亡无疑带给主人公福贵极大的失落、痛楚和遗恨,但主人公最后仍然能安适地活着。这部作品说明了人与命运的关系在于承担,死亡重击的考验让生命更为丰厚、坚韧;人要好好地活着,才能获得生命的尊严和温情的慰藉,才能超越死亡,获得救赎。  相似文献   
35.
东北现代家族小说一方面与“五四”文学有着紧密的承继关系.塑造了众多的“多余人”形象,表达了新旧交替时期知识分子无以附着的精神之痛;另一方面又与“五四”文学的现代启蒙立场发生游离,这主要表现在对女性形象或妖魔化或神化的极端处理上,在这种极端化的处理中传递知识分子自我救赎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性爱书写从集体记忆中剥离出来,叙述女性自我的历史,对男性文本中的强大叙述进行颠覆,解构男权神话.女作家们以及她们笔下的女性清醒地意识到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制,必然寻求自我救赎,提出了文化突围的可能性.但在突围的同时却陷入另一种困境:对男性的依附与对男权的认同.  相似文献   
37.
福克纳创作的人类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出身于宗教世家和积淀于内心深处的荒原情结和宗教忧患意识,著名作家福克纳在其小说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及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并在相关文本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类受难范式来结构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救赎的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38.
在米沃什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展现出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即时间和拯救。面对时间和时间带来的一切——变化,破坏,屠杀和死亡,米沃什感到惶恐,困惑,悲伤,甚至无能为力。但他没有忘记、也不曹放弃他诗人的职责:他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努力恢复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他的着眼点不仅仅是揭露罪行,而是探讨20世纪的历史和人性中善与恶,这就是他的诗中有着那么多的追问,并不断对自己进行反思、自责甚至忏悔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写实与幻想结合、内容与形式交织,《水孩子》被誉为所有童书经典中最不可思议的作品之一。金斯莱藉由男孩汤姆的灵魂洗涤之旅思索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现实,并努力调和着自我信仰与时代精神的冲突。  相似文献   
40.
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事件,自然灾害,至亲突亡、情感受挫、重病缠身……许多人能在惊怵、慌乱、受难、痛苦逐步接受现实,平稳渡过难关,有的人却因此一蹶不振,长期处于病态,甚至轻生自尽。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活动正在进行,大地震引发的各种话题正在讨论,我们也应在抚平创伤中学会心理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