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1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1388篇
劳动科学   103篇
民族学   166篇
人才学   114篇
人口学   190篇
丛书文集   1661篇
理论方法论   274篇
综合类   2945篇
社会学   612篇
统计学   44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530篇
  2014年   1193篇
  2013年   811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通过建立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系统的多指标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5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与土地财政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我国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耦合协调关系经历了由失调衰退—过渡—协调发展三个阶段;从区域层面看,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区域内部协调度差异较小,土地财政相对于城镇化发展表现为"滞后—超前—同步"的演变特征;中部地区协调度及其内部均衡性次于东部,土地财政主要由超前型向滞后型或同步型发展;西部地区协调度最低,内部非均衡性也最显著,土地财政主要由超前型向滞后型转变。因此,我国应实行差别化的供地策略,提升城镇化水平和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减轻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以促进城镇化与土地财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2.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半岛城市群17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特征展开分析,并运用响应指数和响应度模型对17市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城市群17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根据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山东半岛城市群17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可划分为协调、低度协调、中度失调三种类型;(2)济南、青岛、东营和威海4市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响应指数为"负响应",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其余城市响应指数为"正响应"且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3.
人力资本异质性、代际差异与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 以受限截尾模型为基础, 采用集束化估计方法, 深入刻画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影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正规教育, 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效应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与个体行为、资源可及性及民生保障等层面市民化相比, 心理情感受到正规教育的作用强度更大。在代际差异上, 技能培训的作用均高于正规教育, 但对第一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效应更明显。据此, 提出有策略分类型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构建文化课堂工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县域新型工业化是通过新型工业部门和新型工业发展方式的发展来推进的工业化。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大力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但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面临着县域工业化基础普遍薄弱、对传统工业部门的依赖和对新型工业部门的迷茫、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企业创新不足,获得的支持不足,地方政府的理念和政策转换慢以及缺乏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制约,要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就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充分利用在县域新型工业化中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创造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做好产业选择、加强产业链建设,并且国家要高度重视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将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5.
基于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误差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财政政策工具的影响效应进行测算,采用空间偏微分方法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工具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从而呈现财政政策工具在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跨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无论在区域内还是在区间均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6.
对湖北省人口进行预测,从人口迁移偏好、居民消费、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供给四个方面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湖北省城镇化的影响,发现儿童数量的减少不利于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口的增加则会降低城镇人口数量,而2024岁人口以及2024岁人口以及2028岁女性人口的迁移意愿较强;劳动人口比重下降,"纯消费人口"数量增加,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推进了城镇化水平;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促使企业和单位加快进行产业升级,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出生人口增加,成为劳动力人口巨大的"后备力量",对城镇化建设发挥积极影响。总体而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促进人口结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间接对城镇化产生积极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完善配套政策,为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妇女减轻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0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关系到其可持续发展。采用农村固定观察点对我国各省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比小农户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相对较高,但是其平均绩效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且该问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最为突出;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在三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是最高的,其次是农业(龙头)企业,最后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此,提出应完善土地“三权分置”机制,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生产,进一步解决其融资难和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江西省1984-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EC模型,对江西省外商直接投资(FDI)、城镇化与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与江西省物流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VEC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短期,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西省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方向与长期均衡方向保持一致,城镇化则不然。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西省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较高,达到57%,然而,城镇化的贡献率则比较低。  相似文献   
109.
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这一现实背景.文章选取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方法分别就城镇化对全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所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水平对服务业发展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还比较小;在区域层面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也较小,且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促进中国服务业更好发展,同时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以城镇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0.
不同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各异,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大中小城市城镇化可持续协调发展问题迫在眉睫.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资源环境表现为微弱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资源环境约束下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单门槛区间效应,当城镇化率低于门槛临界值0.490 2时,新型城镇化对资源环境产生影响不显著;当城镇化率超过该门槛时,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发展呈现显著的正向协调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