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86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401篇
理论方法论   155篇
综合类   2067篇
社会学   9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汉末魏初,荐举文书中的人物评价标准经过西汉对士人忠与谋的重视,东汉对士人自身秉性的认可而发展成为对士人清名的推崇。"清"成为汉魏易代之际士林人物品评的核心关键词。这种集中体现其时士人理想人格之"清"在承袭士人清白品性的传统意义之外,更增添了士人在乱世中激浊、厉俗的新内涵。汉末魏初士人思想的更新是"清"评形成的基础,而统治者对德高望重且清虚自守的士人的需求与召唤又加速了"清"评的形成。  相似文献   
52.
1905年对美争约风潮中的女子演说运动,加入了建构晚清女性的性别群体新认同的进程之中:应时事而起的晚清女性演说运动,其语言学习和挪用了其时的政论修辞及概念,女性通过演说议政,建构了自我的国民身份;借抵御外侮的运动,女性以演说为结成团体的动员,以国民团体一员的身份加入新的公共社会之中。由此,晚清女性构建了其家族亲缘外的新的身份认同:议政的女国民团体之一员。追溯女性以演说形式发声的因由,可发现晚清新学中的女学堂教育提供了条件:女学以演说训练为其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设计了完整的演说课程以及提供校园作为训练空间。此时的女子演说走出闺门的限度到校园、讲堂、私宅的封闭空间内面对同性呼告为止,为五四后辈们走上街头的呼告做了准备。不过,通过文字、图像史料发现,隔绝异性的活动使男性只能臆想女子演说的情貌,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多情善感的刻板印象,也因此加入对"新女界"面貌的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53.
54.
55.
作为政治现象的幕府制度源远流长,晚清时期,四大幕府的出现为这个古老的制度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其中以曾国藩幕府最具有代表性。本文主要梳理了曾国藩幕府的机构设置、人员构成以及其影响,根据分析和梳理可以得出曾国藩幕府是在特定的时期出现的具有新型特点的一个新型幕府,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期,开启了一个新的制度。对以后军阀时期的幕府特别是蒋介石的幕府有着借鉴的作用,为现在的智库、智囊这些具有现代意义的集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6.
唐玄宗开元时期择吏尚"清"。作为择吏标准的"清"衍生政治清风,政治清风又营造了审美风尚的"清",审美风尚的"清"进一步影响了盛唐诗风的清刚。盛唐诗的清刚风格发展了魏晋六朝的"清"而比之更积极进取,影响了大历诗风的"清"而比之更刚正。盛唐诗坛的清刚风格与开元鼎新、大唐盛世、三教共融的清明社会相互参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7.
58.
晚清参与中央工作的四大王爷(恭亲王、惇亲王、醇亲王、庆亲王)中,单从个人仕途成就来看,庆亲王奕劻无疑可拔得头筹。恭、惇、醇三人,均是道光的儿子,先天资源十分丰足。在他们这些凤凰面前,奕劻就如同草鸡。但“草鸡”也有“草鸡”的优势,特别诸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能办事,能察言观色,尤其能伏低做小,时刻准备跃上枝头亮亮翅膀。  相似文献   
59.
义学是清代中国乡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山西,义学逐渐取得国家、绅士以及乡民的支持,破除寺庙文化的阻碍,在乡村社会不断扩展。在义学取代寺庙成为乡村重要公共事业的过程中,透过绅僧冲突、僧民冲突诸多事例,可以看出义学的发展推动着山西乡村社会文化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构,促使其朝着近代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0.
段、顾之争的根源是小学与经学之争.段玉裁的研究方法是根基于小学的考据方法,顾千里的研究方法则是具有传统经学特色的方法.段氏关注字句、片段在其他文献中所呈现的不同,然后施展考据功夫以求形成统一的文本;顾氏则更重视对经学家法的遵守,保持在不同家法传承下经文的差异性.从这一点看,顾千里的校勘和解读更符合经学本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