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18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246篇
社会学   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一个重要前设就在于:内感知相对于外感知所具有的明见性,或者也可以说,我思相对于所思所具有的确然性。由此而导出的结论是我在相对于其他存在的自明性。这个开近代哲学之先河的立论虽然在近代哲学史上不断受到争议,但真正的挑战在本世纪之前还从未出现过。只是通过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分析,我们才可以发现这个立论之所以不能成立的原因:无论是内感知还是外感知,它们都具有“共现”的成分。因此,自我与他人、事物一样,都是意识活动“构造”的结果,在认识论上并不具有优先的地位。这里的研究将析出并再构胡塞尔在这个问题上的现象学分析,目的在于揭示这些感和类型所共有的本质结构。  相似文献   
122.
严羽"以禅喻诗"涉及到诗学理论中的学习方法、艺术鉴赏力、思维方式、诗歌本体论等问题,其以"正法眼"论述诗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学习方法,以"妙悟"对应诗歌的思维方式,以"情性"阐释诗歌的本体论.引禅入诗不仅是对前人诗学成果的继承,还在于诗学话语本身的圆通与飞动是中国诗学史上的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23.
施密特通过解读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内涵,从自然、实践和社会三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来论述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得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真正的对象和出发点”不是自然或者社会历史,而是“实践的具体性”,以及自然与社会在实践这一中介基础上辩证统一的重要命题,从而形成了“以实践为中介的非本体论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驳斥了物质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等。施密特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把握既有合理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4.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对人及人性进行科学的分析。以人性预设的差异分析比较及其对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影响为基础,结合高校师资管理的特点,在高校师资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对激发和鼓励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高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5.
不同于话语的字面含义,话语的语用含义往往藏在字句之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语用隐含。因其高度依赖语境并涉及说话者和受话者,语用隐含具有很强隐蔽性和模糊性,要了解语用隐含的真正含义通常要费些周折。文章通过运用语用学的语境、预设、会话含义、言语行为等理论来分析《红楼梦》某些片段的隐含,旨在为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以及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6.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及其哲学信仰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在突破传统唯物主义的实体宇宙本体论的科学主义路向的同时,亦超越了传统唯心主义纯粹先验性的神秘主义路向,从实践本体论的路向上开辟了一条从现实到未来、由实践到理想的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信仰性的全新的哲学本体论,当代人的生存实践尤其缺失这种哲学智慧的引领,故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及其现实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相似文献   
127.
文化预设是广告存在的前提,广告语篇的文化预设分为文化内预设和跨文化预设。对于文化内预设采用主述位逻辑推进函式分析,文化内预设具有传递性和包容性;从文化语用学和逻辑语义学角度分析广告语篇的跨文化预设,跨文化预设是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相适应的结果,跨文化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  相似文献   
128.
吴学国 《求是学刊》2000,10(4):38-43
自从古希腊哲学发韧,对于存在者之存在的本质的发问便被放置到对存在者之存在根据(理由)的探索之中。在理性本体论产生之后,事物存在的“理由”往往是从其合理性方面得到解释。这里知性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立场是根本不同的。黑格尔对理性本体论的扬弃主要在于,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实际上是一种“本质性的本体论”,而思辨哲学则是一种“目的性的本体论”。但它们都仍然属于本体论上的理由解释的层面。在本世纪哲学从认识论上的“理由”重新回到存在之本质的追问的总体思想语境之中,黑格尔的目的论思想再次显示出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吴炫的《否定本体论》是个体之思的结果。本文在肯定谊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超越的基础上,对其超越西方文化哲学理论的不彻底性提出了商榷性意见,同时在“否定如何可能”、“否定是否是一种理性活动”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见解。  相似文献   
130.
以学科的分化顺序为逻辑,揭示"哲学"自身在历史时空中从爱智慧到形而上学、本体论、存在论的不同形态的演变,并澄清和界定这几个哲学概念在其应有的历史时空中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