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3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15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241篇
社会学   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如果说,"特殊性"是卢卡契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范畴的话,那么"日常生活"就是它的基础性范畴。弄清"日常生活"的意义、地位、特征及其与人类诸认识形式之间的关系,对于解读卢卡契的美学思想具有一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元人关于文学本体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文论家从哲学高度对文学本体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形成了文学本于“理”和本于“气”两种文学本体论 ,这成为考察元代文学思潮不可回避的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元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也深化了对一些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在元代 ,文学“气”本论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且形成了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农村教育观的变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今天 ,中国农村教育观正经历从“工具论”到“本体论” ,即从“功利性”到“教育性”、从视教育对象为“手段人”到“目的人”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质”的变革。这一历史进程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 192 1— 1977年 ,为农村教育受“教育工具论”主导 ;第二个时期为 1978年之后的 2 0年 ,“工具论”遇到挑战 ,但仍没有摆脱“教育工具论”的制约 ;第三个时期为跨世纪时期 ,农村教育开始向“主体论”回归。农村教育从“阶级斗争的工具” ,到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作为根本目的 ,这是农村教育从“功利性”到教育性回归的质变 ,是中国教育的跨世纪觉醒  相似文献   
104.
朱熹文学思想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从理学视角对文学作了独到的探讨与阐发,形成了理学与文学圆融浑成的文学思想.其文学本体论以"文从道中流出"为核心;其文学创作论强调"高明纯一"、"平淡自摄"、"真味发溢"、"从容于法度之中";其文学批评论主张"中和"、"知人论世".朱熹的文学思想标志着儒家文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5.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出发点是以天理为核心的本体论。如果要对朱熹哲学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就必须从研究朱熹"本体论-宇宙论"双层结构系统出发,进而理清其整个本体论体系,方可对其本体论衍生而出的功夫论有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6.
"本体论"是ontology的译名,但这个译名并不能全面揭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特征。在中文语境中,第一哲学体系本身就包含了本体论和存在论两个层次的内容。对于古代哲学来说,本体论指的是追问世界本原的哲学形态;对于现代哲学来说,本体论既可以指称"本体论承诺"意义上的理论前提,也可以指称现代自然哲学。文章追溯了本体论的原始意义,提出了同时使用"本体论"和"存在论"两个译名来翻译的观点,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本体论在现代语境中的多重含义进行了概括,对于理解现代自然哲学的目标以及界定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7.
20世纪60年代预设进入语言学领域后,预设研究限定在真值条件这一维度之内。直到70年代,学者突破了传统的一维研究方法的桎梏,从语用学等不同维度对预设进行研究。此阶段是预设研究全面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的阶段。各家学者的介入有助于加深对预设这一概念的理解,但同时使它的研究复杂化。预设研究已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需要学者将“多维”研究都“统一”到探究预设本质这一共同旗帜之下,顸设研究将在广泛的基础上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08.
儒家哲学在汉初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之后,随着道教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印度佛教的传入,在中国的哲学史上逐渐的形成了儒释道并行发展的现象。由于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地位高于儒学。为了儒学的复兴,张载建立了他的太虚即气的本体论。本文通过对探讨儒家本体论在隋唐之后的缺失,以及张载在本体论方面对《周易》和佛教思想的学习进而审视其在儒学复兴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9.
行政法以国家理论和政治理论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理论和政治理论.本文认为,要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当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以权力与权利为核心,实现它们之间的互动与平衡,重构中国行政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旨在辨正在本体论问题上存在的一些歧见 ,其中包括 ,传统本体论与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代形态本体论的区别、黑格尔主义与现象学的基本原则的区别以及现代美学究竟趋向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