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18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245篇
社会学   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与传统本体论的"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完成了一场本体论上的革命.她真正超越和克服了支撑传统本体论的理论范式,从外部对这种本体论实施了有效的全面打击,并使它在理论架构上发生了整体"断裂",也使现代本体论的重建工作获得了崭新的解释原则和理论语境.  相似文献   
92.
"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美学思想有所改进和发展,但两者的争论表明他们仍然没有走出传统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误区。真正的实践美学思想,既是对旧实践美学的思维方式的批判,也是在多元共存思维的基础上,从实践本体论和存在论角度切入美学研究,强调实践的艺术化和生存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93.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所发生的革命变革出发,肯定了马克思对物、对人、对人的直观能力的实践理解的合理性、革命性.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唯物论,也没有否定自然这一唯物论的前提.而当前流行的实践本体论忽视了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然及其规律对实践的先在性、前提性,忽视了实践本身所具有的"变革世界"的客观功能而有滑入到唯心主义的危险.文章指出承认自然的先在性构成了实践唯物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94.
如果在狭义的世界观意义上理解本体论一词,那么本体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现实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答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是,物质范畴是从自然、社会和人多样性统一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对这个现实世界的本质的最高哲学概括。因此,必须结合现实世界的实在历史过程,才能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世界观)的具体内容和丰富内涵。实践本体论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实践是人的一种对象性活动,是人与现实世界联系的中介。实践作为一种对象性关系活动,不可能离开主客体而成为独立存在的本体。  相似文献   
95.
主张作品、语言、形式即文学本体之所在的文学形式本体论,进入新时期理论批评视野后,一度成为文艺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它经历了作品本体论(视文学作品为一个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本体)、作品形式本体论(将文学本体归结为作品的某种形式因素)和形式本体论(以抽象的形式为文学本体)的发展轨迹.文学形式本体论在提供文学基本特征研究的新视角、丰富文学理论的概念与术语、重视文学作品本身尤其是作品的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合理性,有助于理论批评界克服过去在内容与形式关系认识上的机械化、简单化倾向,树立正确的形式一内容观.但它也存在着诸如割裂文学"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的有机关联,片面强凋形式甚或纯形式价值等方面的理论缺憾.  相似文献   
96.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是否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人类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会遇到种种难以逾越的障碍在价值论上,人类价值尺度的不可超越性以及非人类存在物价值主体资格的缺席;在实践论上,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的不可丢弃性;在伦理学上,非人类存在物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意识的缺失,以及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能力的缺乏;在本体论上,人以人为原点对宇宙和人生所作的形而上的了悟和追思.这一切致使人类无法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97.
如果说,"特殊性"是卢卡契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范畴的话,那么"日常生活"就是它的基础性范畴。弄清"日常生活"的意义、地位、特征及其与人类诸认识形式之间的关系,对于解读卢卡契的美学思想具有一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元人关于文学本体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文论家从哲学高度对文学本体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形成了文学本于“理”和本于“气”两种文学本体论 ,这成为考察元代文学思潮不可回避的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元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也深化了对一些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在元代 ,文学“气”本论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且形成了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9.
中国农村教育观的变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今天 ,中国农村教育观正经历从“工具论”到“本体论” ,即从“功利性”到“教育性”、从视教育对象为“手段人”到“目的人”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质”的变革。这一历史进程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 192 1— 1977年 ,为农村教育受“教育工具论”主导 ;第二个时期为 1978年之后的 2 0年 ,“工具论”遇到挑战 ,但仍没有摆脱“教育工具论”的制约 ;第三个时期为跨世纪时期 ,农村教育开始向“主体论”回归。农村教育从“阶级斗争的工具” ,到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作为根本目的 ,这是农村教育从“功利性”到教育性回归的质变 ,是中国教育的跨世纪觉醒  相似文献   
100.
朱熹文学思想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从理学视角对文学作了独到的探讨与阐发,形成了理学与文学圆融浑成的文学思想.其文学本体论以"文从道中流出"为核心;其文学创作论强调"高明纯一"、"平淡自摄"、"真味发溢"、"从容于法度之中";其文学批评论主张"中和"、"知人论世".朱熹的文学思想标志着儒家文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