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18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246篇
社会学   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风采独具的时期。一方面,它以其动荡纷乱、黑暗沉重而著称于中国历史;另一方面,它又以其灿烂的思想文化深深地吸引后人。六朝美学以其高迈超逸的风神卓然标峙于中国美术史。它结束了先秦两汉时期的美学依附于政教道德的狭隘的境界,将审美和艺术创作与士人的生命意识与个性追求融为一体,形成了并列衣被后世的美学范畴,从而产生了“体大思精”的美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可以说中国完整意义上的美学始于六朝。其具有承前启后的转捩意义。六朝美学与先秦两汉以及唐宋之后的美学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具有自己内在的逻辑…  相似文献   
132.
本体论变革是当代心灵哲学的一个主流.取消主义借鉴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取消心理语言、抛弃常识心灵观念、排除心理实在等激进主张,成为这场变革的"急先锋".本文分析了取消主义的基本成因、演变历程、主要论证、遇到的驳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取消主义对深化心灵哲学本体论研究的启示意义和需要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3.
哲学步入困境,从自身发展看,主要是陷入传统哲学的观念之中。通常人们都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作为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因此,哲学要走出困境,从历史渊源上考察,必须对他们的哲学进行重新研究。对于黑格尔哲学的认识,基本上是站在传统哲学立场上,抽象肯定的少,具体否定的多。没有从黑格尔哲学三个组成部分互为中项、而精神哲学为最高层次所体现的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现实的整体的内在同一的高度进行全面的评价,致使黑格尔哲学中蕴涵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断档,要使哲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有必要对黑格尔哲学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34.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知识、技能为唯一教学目标,过于强调教学预设,行为主义的机械学习方式盛行。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蕴含并促进了课堂生成。面对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教师要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35.
对老庄本体论思想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之学是一种本体论哲学。全面理解本体论的内涵是正确理解老庄本体论思想实质的前提条件。老庄道家的本体论意在设立一个超越具体事物或经验对象的“道”、“无” ,以期追寻作为世界统一的终极存在 ,从而表现出其思想无限性的终极关怀的指向性。无之体用论是老庄道家的本体论的特色所在 ,它超越了本原性的本体论。但对老庄这一富有特色的本体论亦要作进一步的区分和辨析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老子和庄子思想的本旨  相似文献   
136.
康德的"物自体"理论一方面确定了人类认识的界限,把认识论中的问题规定为人类的认识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物自体",即人类如何来不断突破认识的原有界限;另一方面在本体论中则从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逐渐转向追问世界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自他之后认识论才真正成为挑战人类知识极限的精神奥林匹克;本体论才真正成为思考人类存在意义的信仰之维.  相似文献   
137.
在法律解释中采取主观论还是客观论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针对这两种方法的缺限,结合哲学解释学理论,语境论应运而生.通过对法律解释的主要构成因素进行重新阐释,语境论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均显明独到见解,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8.
析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习语的文化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预设指一定社会中被人们所共识、但以潜在假设形式存在的信条和理念。它是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会话得以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阐述了文化预设的内涵,探讨了习语中文化预设的表现形式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9.
中国古代的本体论思想与柏拉图理念之"相论"可以说有着本质差异.柏拉图的"相论"建立在一元惟善论"的基础之上,"相论"的致命弱点就是理念之"相"是不可再分的"单一"的非合成的完备的"一"."相论"要么导致"绝对对立",要么导致"相对对立",根本不会产生"二元非对立"思维.而中国古代的本体论思想可以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二元非对立"的思维精神——既是"二元性"构成又是"非对立"的"圆融""合一".  相似文献   
140.
预设是以隐含的方式内嵌于句子或语段之中的无须断言的信息或命题.文学作品以精准简练为要旨,力求以最少的文字传达最多的信息,遂有"浓缩的才是精华的"的一说.预设由于其精简已知信息等功能而对文学篇章的浓缩具有突出的作用.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预设在文学篇章中俯拾皆是.从预设的共知性、英汉句式和中国古诗词等三个方面可以揭示并解释预设同文学篇章的浓缩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