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18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246篇
社会学   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在查明存在者的“库存清单”时,本体论必做的一项工作是建构范畴体系。随着认识的发展,本体论还分化出了形式本体论这一分支。它的任务之一就是利用逻辑学成果及方法反观已有的范畴体系建构,探讨建构的方法论。随着非存在研究或有无之辩向纵深推进而出现的一个新的问题是,如果像迈农主义所说的那样,非存在对象也有其特定的“有”的地位,那么在本体论范畴体系的建构中,有无必要给予它们以适当的地位呢?如果有必要,又该如何建构?一个合格的本体论范畴体系应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更清楚明白、更简单地把握世界,同时又不能遗漏主要的存在类别,如不能遗忘非存在,还要能如实反映不同存在在实在性程度上的差别,既不能疏忽低级的存在形式,又不能把没有存在地位的东西硬扯进来。根据这些要求,文章对本体论范畴体系建构提出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42.
本文首先对社会科学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阐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方法论,进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根源。进一步论述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3.
44.
宫敬才 《河北学刊》2012,32(5):16-23
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确实存在哲学本体论。它既不是物质哲学本体论,也不是实践哲学本体论,更不是社会生产关系——实践本体论,而是劳动哲学本体论。这一本体论思想散见于马克思的哲学文献及政治经济学文献中。为了厘清这一本体论中的本体——劳动,马克思前无古人地揭示了劳动的原型性质、历史性质、属人性质、基础性质、预设性质和受动性质。这些性质的揭示有赖于对主观—客观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的批判,马克思所主张和运用的是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汉娜·阿伦特以谬解"消灭劳动"提法的方式攻击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本体论,但其思想混乱在马克思原生态的强劲思想逻辑面前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45.
46.
课程概念作为教育理论核心概念的"课程",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形成一套通识且普遍的定义体系。因此,深入辨析和把握课程概念,成为课程理论及实践的核心议题,对于课程研究和体系建设都具有基础性价值。通过梳理涉及课程概念的诸多国内外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国外课程概念的流变是一个基于对课程所谓的预设性、先验性认知向关注课程的生成性和发展性转变的过程。而国内则从所谓"课业的进程"认知逐渐发展变迁到当下对课程的多元化认知上,尤以"教与学共同体"的界定更符合新时代课程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7.
"恋爱送命题"作为对另一半特殊的考验方式,出题人设置障碍具有"考察、共情、增趣"三种意图。文章以"语用预设"理论为支撑,从出题者的角度分析"恋爱送命题"的设定策略:虚设冗余预设、暗布虚假预设、巧藏焦点预设、特置假定预设。并进一步探究预设策略发挥作用的原因:语境量的介入构成外在动因、主观常规关系决定内在动因、预设特征相辅发挥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48.
以伦理语用学为视角,从语用预设入手,选取新浪微博为语料收集平台,采用案例分析法呈现律师微博伦理冲突情境下语用预设的参与方式及其与伦理的互动关系.在律师可能遭遇的三种典型伦理冲突中,语用预设均可能作为表达载体参与伦理主张的建构,具体表现为隐性伦理主张通过语用预设得以传达,并与显性伦理主张共同作用,完成相悖伦理主张间的调和,进而实现平衡伦理冲突的目的,为语用预设研究提供新导向,有助于推进语用学传统议题的伦理语用学探究.  相似文献   
49.
《求是学刊》2019,(3):44-52
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本体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况到马克思那里实现了转向:寻求世界始基的本体论转换为人类意义世界如何奠基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抽象地谈论本体没有意义;人类以社会性的连接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产生意义世界,哲学应以此作为本体。然而,马克思面对的却是意义世界遭到了严重破坏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重建意义世界,其意义本体论的价值旨归是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50.
分析性语言哲学与本体论语言哲学同属于语言哲学的范畴。但是,在这其中关于本体论语言哲学的问题更是引起多方学者的思考。本文利用笛卡尔的哲学思想,运用其语言哲学内容,服务于本体论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